这周喜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学公开周,全体师生都各负其责,积极参与活动,我也不甘落后,与时俱进的不失时机的学习着。几天前就一直琢磨着怎么上好自己要上的课,如何设计重难点?如何设置问题?应该设置多少内容?最后选择了两类题型讲解。并于昨天在另一个班上了一次,时间上有点超时,但上后感觉课件设置没有问题,内容设置也尚可,所以也就没有二次修改课件,也没改变教学设计。今天上了时间上把握还好,但对孩子的接受不太满意。教后反思:1、给学生独自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时间少.2、没有预设学生的困难.3、分析问题时,没有设置由低到高的问题串.4、当堂检测题目设置多了.我又找周校长给评评课,他给指出几点问题:1.语音不够精炼2.急于讲解3.内容设置多.
下午第二节课,到报告厅听了同课异构的一节课,我们学校的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赶上了外校的一节课,课题是《变量与函数》的第一课时,她播放一个短视频,让孩子观看并思考看到了什么?视频里精心选用了,体现四季变化的内容,种子生长的内容,水母生长的内容,从而体现了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我们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种变化,引入学习本章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四个问题,再次让学生感受体会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进而总结出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生活中含有变量常量的例子,最后又设置题目,并设置图像题,再次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概念的理解,而且最后一题的设置更是有心意,在一个三角形中设置一边上的高不变,一边上有个端点在变化,那么三角形面积和一边长有什么的关系,再次引入本章要学习的函数内容。
本节课属于章引言课,这位老师很用心的设计,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学生不断的体会感受万物皆变的现象,最后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变中的规律,这不正是数学学科素养的课堂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