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很偶然的机会看到E姐的极简复盘营。我一直知道要复盘,但是我不知道复盘还有专门的学问,我很好奇,于是来上课。在第1节课中我就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做的总结和计划那个不叫复盘,或者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复盘。在短短的五天里,我了解到复盘也是有一定的流程。
这篇总结分为三个部分,有点长,大家可以自选感兴趣的部分。第一我的学习收获。第二,用复盘的方式对整个学习进行一个复盘。第三,学习复盘后,我在孩子学习问题上的一个应用案例。
(一) 学习收获
1. 更新了我对复盘的概念。让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复盘,以及复盘的基本流程。
2. 通过课程中大量的举例,让我知道复盘方法具体如何应用,并且比我想象的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3. 在学习营中很多优秀的伙伴,看到他们的作业对我很有启发。观察他人也是提高学习效果非常快捷的途径。
4. 每天晚上的8点点评,这个环节非常好,能够更加清晰作业中的问题,相当于有一个有效反馈。在这里要感谢2位班班同学。
5. 每天早上和儿子一起听课,他由开始的抗拒无奈,到今天认真听,还和我讨论,很开心。他看到我被评为优秀作业,今天主动督促我好好写作业,争取最后的优秀学员。找到了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新思路。
(二)关于本次学习的复盘
1. 回溯行动目标:学习结构化复盘的方法;争取成为优秀学员;结交优秀的学习伙伴。
2. 寻找结果事实
(1)通过5天的认真学习,对课程进行了思维导图的笔记梳理,并且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了作业。掌握了极简复盘营的学习内容。<达到目标>
(2)第1天的作业不知道怎么做,学习其他优秀伙伴的作业,并主动问班班要反馈,后两天的作业得到班班好评。
(3)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伙伴,并且从他人的作业中得到大量的启发和思考。<达到目标>
(4)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这类课程的方法。〈基本达到〉
(5)在课程学习期间,做了两个复盘的案例。在学习后,尝试在生活中用这个方法在孩子的问题上做一次复盘的应用。<基本达到>
(6)有一些小的疑问,有想法,但是还没有深究。<未达到>
(7)每天花费时间约2小时,有些长,感觉应该可以更高效。
a)早上吃饭的时候,和儿子一起听课 第一遍 (15分钟)
b)之后电脑上听,整理文字和思维导图 (50小时)
c)写作业(约20-30分钟)
d)围观其他同学作业+晚上点评看总结 (约20分钟)
3. 全面分析原因
* 主观原因
(1)对于达到目标的部分,因为自己很重视,并且设立了“优秀作业”的目标,所以完成度好。
(2)对于没有继续探究的疑问,因为有点小拖延且求完美的习惯,总想着找时间好好查查,结果就拖延了。
(3)关于花费时间长,可能是追求完美。
* 客观原因
(1)对于达到目标的部分,因为提前思维导图知识储备好,所以学习效果好。
(2)本职工作需要经常总结学习,有一些基础。
4. 设计有效行动
(1)停止做
求全求完美的做事方式。
(2)优化做
a) 汇总、提炼出课程金句,以及对我有启发的重点内容。
b) 把学习中的想法一一查资料落实。
c) 重新优化课程学习时间,提高效率,更多利用碎片时间。
(3)开始做
a) 在未来的一周里,做日复盘,熟练并巩固学的知识。一周后做总结。再修订计划。
b) 尝试把复盘方法用在亲子问题上。
c) 在一周内,做一次输出。
(三) 孩子学习问题的复盘
事件:男孩12岁,小学毕业,天性聪明活泼好动,所以在学习中有一些慌张,总是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针对这件事情,我和儿子一起做了复盘。希望孩子能找到“作业又快又好”的方法,学会制定作业计划,并落实行动。
1.了解目标
妈:你想不想又快又好的写作业?
儿:想,但是有时候做不到。
妈:那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怎么做?
儿:好。
2. 寻找结果事实(围绕:语文、数学、英语、定计划四个方面)
妈:你自己觉得目前有哪些情况影响你又快又好的写作业?
儿:写作业的时候喜欢东扣西扣;还会忍不住看其他书。<事实>
妈:语文为什么写的慢?
儿:不想写嫌烦
妈:为什么烦? 烦什么?
儿:语文作业枯燥无味。写作文,做阅读题<事实>。古诗文不枯燥,看名著不枯燥,因为会。
妈:数学为什么总是错?
儿:因为口算,不打草稿。<事实>
妈:为什么不主动听英语、读英语?
儿:因为我想听别的,所以总忘了这件事。 <事实>
妈:为什么我说做计划列目标,你都不愿意做?
儿:一是你说话的语气不好,受不了。<事实>二是,我觉得每天该干啥干啥,干嘛做计划。
妈:那你有时候完成不了你该做的事情,怎么办?
儿:说明我大脑里想的计划不合适。
妈:说明你是有计划的<事实>。有计划很好,说明你计划的方法可能不对<事实>
儿:是这样的,也许吧。
妈:你做计划用什么方法?
儿:在我的大脑里对每个作业排列组合,形成计划。<事实>
妈:你有没有这一天都记着这些计划。
儿:记忆不深,记得不牢,经常忘记<事实>。并且我发现自己没有按时完成计划的时候会害怕。
妈:你害怕以后会怎么样?
儿:我会想方设法的弥补,但是总弥补不了。(发现 时候太晚了,或者一看书、看手机就沉迷其中了)<事实>
妈:你用了什么方法弥补?
儿:比如加快进度,当我发现时间不合适的时候加快进度。
妈:我帮你定计划为什么不喜欢?
儿:你每次定计划排的很满,完成的时候很费劲<事实>
我每次想的时候实施不了。总是因为看书忘了,就是不操心。
妈:怎么可以不忘?你怎么可以让自己更操心?让自己有个小目标?
儿:订闹钟可以不忘,你可以提醒我。我想买个手机。
妈:那需要制定具体学习内容的计划。我们可以奖励积分买手机
3. 分析原因
* 主观原因
(1)天性好动,控制不住自己的小动作。
(2)语文因为阅读是弱项,不会,所以觉得枯燥。
(3)数学不用草稿本。
(4)英语自己不重视。
(5)定计划在脑子里会遗忘。
(6)不重视实施计划,因为没有目标。
* 客观原因
(1)妈妈说话态度不好,不想听。
(2)作业内容太多,压力大。
4. 设计行动
(1)停止做
a) 妈妈改变说话态度,不说生气的话
b)停止“ 我忍不住想玩”的想法,改为" 我要努力改正“
(2)优化做
a)写作业期间,所有作业无关的东西都远离书桌,如果自己做不到,请妈妈帮忙收。
b)语文阅读报名辅导班,或者试听一对一的辅导课。
c)数学以后必须使用草稿本,并且写整齐。
d)由妈妈辅助,重新梳理定计划,制定生活流程计划,以及学习内容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的关键属性,并合理安排。要求写在纸上。
(3)开始做
a)趁早的手账本,儿子和妈妈共用,彼此监督。
b)妈妈带着儿子一起尝试日复盘。
----后记---和儿子复盘的复盘----------
和儿子复盘是经过孩子同意的,
1 目标:和孩子沟通学习问题
2 事实:按照极简复盘的步骤做了,但是中间仍然有点不愉快的插曲。
3 原因:
主观:1)本次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同时做文字记录,所以时间有些长了,超过了他的专注时间。
2) 我总是想一次性完美解决问题,所以中间做了很多细节工作,有点因小失大。
客观: 这个问题是我家的”大问题",所以不是简单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但是这次推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进度,效果值得期待。
4. 行动:
1)停止做:求大求全,尤其是对孩子
2)优化做:先沟通,后记录
3)开始做:以后多尝试用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让他慢慢掌握整个方法。
----------------------------------------------------------------------
最后
感谢E姐清晰的课程!
感谢两位班班的认真细心的点评和鼓励!
感谢各位优秀的同学伙伴彼此赋能 !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