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抄书的时候,安安静静地的,突然之间意识到最近一段时间却是挺焦虑的……
抄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能够让自己静下来,也确实静下来了,也正因为静下来,才会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样的,也就有了这样的总结。
也必须承认,自己的修为也好,修炼也好,即便是自己很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但真正的到事情之上以后,多少还是有些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不仅仅是说不在乎、不在意。
甚至有些时候的一句话,即便是不是对自己说的,自己也会去想,是不是自己怎么样了,更何况有些时候真的是指名道姓或者是加个@,就足以够让自己纠结与想很长时间。
也必须承认,自己这心里素质确实不怎么样,身边的人也劝过:年龄也不小了,多少该稳重一些。
有些时候也知道这话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与劝慰,但是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那么稳重。总想着自己可以如何如何,但自己终究无法改变世界,且不说改变不改变世界,很多事情都无法左右。
也经常对自己说:“不要管那么多事情,也不要试图改变或者去左右什么,做好自己就行了”
即便如此,即便是尽可能地做好自己,可是有些事情,依旧是会被品头论足,甚至依旧会被教育如何做人……
静下想想,其实也挺悲催的,即便是自己做到了做好自己,也不可能避免被动式的评价,毕竟即便是做好自己,也会有人看你不顺眼,也会品头论足一番。
想起一个简单的隐喻:路上开车,很守规范的行驶,你可以不去撞别人,但你并不能保证别人不撞你,最重要的是,被撞以后,撞人者还振振有词,去混淆一些事情。
现在有一个很火的词:“网暴”,很多人觉得去人肉就是最典型的网暴形式,但很多人都不会懂得,只要评论,但凡有那么一丝的不友好,基本上就跟“网暴”差不多了,只不过是成都上的不同。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不相信,会说:“我就评论了一下,我就发表的了一下自己的观点,难道就成网暴了?”
确实如此,因为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只要针对人去品头论足,就可以认为是—网暴,只不过大家不认可而已。
最近的焦虑很有可能是最近与人争辩所造成了,作为自己来说,很不喜欢与人争辩,自己所说的事情,别人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忽律不计就行,又没有指名道姓的“教育”如何如何。
当然了,这里面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没事瞎得瑟什么,得瑟多了,当然有人爱管闲事的出来嘚啵几句,其实与自己一样,难免起了冲突。
所以呢,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当然这种反思并非是反思自己这么做如何正确,而是以后如何避免,调整好自己,让自己如何不焦虑。
安安静静地做个抄书人,在抄中学,在抄中记,在抄中感受自己的,调整也好,治愈也好,完善也好,是对自己的一种的修炼。
加油,抄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