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找回女儿笑颜的觉醒之旅

早上手机信息响起一看是Y的聊天界面,看完我的心里却翻涌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有后怕,有庆幸,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


这一切,都源于女儿在张兆鹏老师课上那场石破天惊的倾诉。当我听着她用哽咽的声音,描述着昨天早上在我温柔的催促下,那种如同被扼住喉咙般的窒息感时,我内心一阵抽疼。她说:“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可我听到她的声音,就忍不住想炸……”


在张老师抽丝剥茧的分析下,我才第一次听懂了女儿潜意识里的呐喊:“我长大了,请给我边界,不要入侵我的生活!” 而我的潜意识,竟是一直将她当成那个离不开我的小小孩,用爱的名义,行控制之实。那一刻,我所谓的“为你好”,成了一把钝刀子,一点点磨损着她的自信与快乐。回想起来,有时间家里气氛总是莫名紧绷,一点小事就能引爆女儿的脾气,我们母女之间仿佛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墙。我困惑,我伤心,却不明白根源在哪里。


文章的涟漪:从共鸣到神奇的联结


昨晚,我将这段经历与张老师的分析整理成文,发在了群里。Y读完发信息给我,她的儿子W,和我的女儿在同一堂课上!Y说,她儿子回家后还由衷地赞美了一位洒脱自信的女同学,一读文章,才知道就是我家闺女。


更奇妙的缘分还在后面。Y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我家闺女能主动找她那个不善言辞的儿子W聊聊,带动一下他。就在我思索如何自然地促成这段同龄人的友谊时,我的脑袋里像突然亮起一盏灯——鬼谷一组!我想起来了,他们早在之前的王纪琼院长2022年“鬼谷”(现在叫太公)智慧实战营是同组同学!我立刻在手机相册里翻找,果然,找到了当时小组活动的合影。当我把那张照片发给Y时,她惊喜万分:“上鬼谷还一组哦,我只知道是同期!你还认得我儿子,这姨是真爱!”


这张照片,成了连接两个孩子最自然的桥梁。我们两位妈妈默契地约定,只让女儿以“还记得鬼谷一组的同学吗?”为开头去联系,不提其他。一段源于共同成长经历的友谊,就这样被重新点亮了。由一篇文章引发的共鸣,竟然牵引出这样一段温暖的联结,让我深深感到,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庆幸觉醒:早学习,早受益


这场风波,让我无比庆幸自己早早选择了学习与成长,我是一名咨询师,但正是这份职业带来的警觉,让我没有在歧路上走得太远。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没有走进张老师的课堂,没有鼓起勇气去直面问题,女儿的心声可能永远只会压抑在心底。


那种压抑的结果,我不敢想象。她可能会离我越来越远,可能会在自我怀疑中变得沉默寡言,可能那份原本属于她的洒脱与自信,会被无尽的内心冲突所磨灭。是“早学习,早受益”的信念,将我们从可能更糟糕的结局中拉了回来。这不仅仅是避免了一场家庭战争,更是挽救了我女儿的心理健康,修复了我们之间最珍贵的亲子关系。


如今,有些事还是没有觉察到会提醒,但我以后会学着后退一步,当我不再事无巨细地提醒,女儿反而更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我忍住到嘴边的催促,她反而能更精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我们之间的空气,终于不再那么“硬”了。我知道,成长的路径很长,但我已经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感谢张兆鹏老师,像一位精准的“拆弹专家”,帮我剪断了那根引线;感谢Y和她的儿子W,让我们收获了同行者的温暖与缘分。最后,更要感谢那个在课堂上勇敢说出心声的女儿,是她的坦诚,叩醒了我沉睡的觉知。


母女同学,有共同的老师:王纪琼、张兆鹏这条成长之路我们一起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