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几十页曾国藩传,还是挺震撼的。
以前总觉得凡是能成事的,尤其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天资过人,精灵机巧,八面玲珑的人,我辈庸常之人只能观其项背,望尘莫及的。
没想到曾国藩却是如此“尚拙”的一个人,考个秀才几年都没考上,但依然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最终在接连落第了八次以后,才如愿考上了秀才,而后人生仿佛开了挂一样,连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踏上了成功之路。
看似后来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似乎都很容易,其实都是前些年埋头苦读打下的基础,量变导致质变,笨功夫下到了,再笨的人都会有所提高。
试想一下自己,如果在那种情况下,估计早就受不了自我否定和他人的嘲笑,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遇到困难总喜欢说“事不过三”,什么事的尝试都不会超过两次,再不成功就放弃了,还理直气壮的告诉自己,我已经努力过了。
去年,曾经在百家号申请了一个账号,本来想大显身手的,然而在连续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日更,两次申请转正被拒绝后,顿时心灰意冷。
朋友劝我最近先不要申请转正了,继续更一段时间再说,但我觉得很受打击,没有心情更下去了,于是就放弃了第三次申请转正的机会,现在想想,很是后悔。
如果以曾国藩的那股子毅力,多少个百家号都拿下了。
作为一位很有成就,也拥有很高声望的官员,曾国藩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大,刚进京城时也是一身臭毛病:自傲、浮躁、暴躁、好色、做事不能坚持。
但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积极向更有学识的前辈求教,有意识的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他还通过记日记的办法来刻意提高自己,虽然刚开始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但曾国藩非常善于总结,也愿意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通过老师的点拨,他调整了日记的内容,从以前记录生活琐事的流水账,改成记录每天的反思和总结。
在日记中认真思考一天中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
通过不断自省、自励,一点点改正了身上的缺点,性格变得越来完善,为人处世更加成熟周全,从而为今后成为一代重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的成功在与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花笨功夫,得真成绩,值得每一位后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