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综艺《明星大侦探第五季》的第九案(木偶复仇记),讲的是关于偏见引发的一起案件。
“偏见”一直存在于我们周遭。最常见的便是小时候,在老师眼里打碎了玻璃,踢坏了课桌的一定是班里调皮的同学;在父母眼里,成绩好的孩子,一定不是偷吃家里零食的那个,也一定是不会对父母撒谎的孩子。
带着这些附加条件去评判一件事情,这本身其实并不合理,有一句叫“品格证据不可采”。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是谁做的不取决于他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突然想起之前,朋友问我手机里放的歌叫什么谁唱的挺好听,我告诉他是蔡徐坤后他的反应。一脸不屑,嘴里还不停的吐槽着,我着实不解,便问他为什么这么讨厌蔡徐坤,结果他和我说了半天,都是网上谁谁谁说蔡徐坤怎样怎样不好,蔡徐坤怎样怎样装X……
我问他就这样?这些都是你看见的,你去了解的还是说认识他的人和你说的?他说没有啊,就是我在网上看见的一些对他的评价,和视频。
我说你就单单凭着那些键盘侠黑粉,和一些断章取义的文章与视频就能断定一个人的好坏?那不然呢?他如实的回答我说。后来被我问烦了之后,他直接和我来一句,反正我就是不喜欢他,就是想吐槽他,而且那么多人说他不好,他肯定不好。我便不再说话,因为我知道他这先入为主的观念我肯定是无法改变了,人们很多时候总是戴上眼镜看世界,或者说那根本是别人给你戴上的。
可作为一个路人,我看见的确是一个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断努力,不惧未来的蔡徐坤,对待舞台他也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不给自己一丝的松懈。在做公益,他更是身体力行的在路上。就拿武汉这次,他就已经默默捐款六十万了。可这些对于那些对他怀有偏见的人他们是看不见的,或者说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
偏见是无端的揣测是一种选择性的接受,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偏见的时代里保持理性,心怀善意,别让障目的树叶重伤了别人,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