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晴
有些孩子确实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莫名其妙就炸了,家里的人都跟着躺枪。所以,面对孩子的爆炸性“攻击”,我们要做的不是硬碰硬。比起强硬的逼迫,柔和的退让更有力量,就像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父母与子女直接原本就没有输赢,赢得孩子的心,比赢了孩子更重要。
记得我女儿读中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吵架,母女俩的世界常常鸡飞狗跳,而今女儿大三了,我和女儿却相处融洽,总结我的经历和经验,发现“共情”和“柔软”这两个智慧缺一不可。
一、共情,比一味地讲大道理有用,这些还未踏入社会的孩子看似渴望独立,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依旧渴望着被关爱、被理解。无论这些孩子表面上如何高冷,装得多么不需要我们,但实际上我们父母仍然是他们的天,家仍然是他们内心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对孩子而言,道理不仅让他们感到厌烦,还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用共情的方法讲道理,告诉她妈妈理解你懂你,自己也曾年轻过,也有过叛逆的时期,这是和他们沟通的好方法。
我记得女儿在北京读高中的时候,我也在北京学习,我租了学区房,我和女儿朝夕相处,她曾经说:“即使你说的都对,可是从你这里听到,我就讨厌!就是要反着来!”她总是跟我对着干,当时我气得要命,恨不得打她一巴掌,但是,我还是强忍着怒火,而是像她的同龄人一样对她说:“那简单,我就反着说呗。谁还没青春逆反过啊。我现在还在更年期呢。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看谁先受不了谁!”
接着对女儿说:“青春期叛逆很正常,你觉得妈妈说的话难听也正常。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成年人都不喜欢听真话、听别人讲自己的错误,觉得这些话就像夹生饭难以下咽,不要说你一个高中生了。”
于是女儿让了一步,说:“其实,我也知道你说的一定有道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接受不了。如果你说的这些话,是我在书里读到的,我就接受了。我就不喜欢听你讲,觉得你一讲就像唐僧在孙悟空面前念紧箍咒,让人难受死了!”
于是我就闭口尽量少说,开始把我想说的写出来发微信给她,我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写好了就发给她,一段时间后,女儿对我不再不理不睬,慢慢的能和我坐下来面对面谈人生、谈未来了。
其实,面对自己最爱的的孩子,与其自以为是地向孩子讲道理、提建议;不如与孩子共情,站在他们的角度,体察他们的困难,好好理解、感受和接纳他们,再拉起孩子的手一起走出困境。
高三的时候,女儿的压力特别大,其实她的压力来自于害怕失败。我坦诚地告诉她,人这一辈子,输的时候总比赢的时候多。我会告诉孩子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更会告诉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很多时候输了不是坏事,失败乃成功之母,先输后赢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输了也没有什么好郁闷的,自己技不如人,要么甘拜下风、要么发愤图强,赶上甚至超过他们。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我从未因为女儿在摸底考试中的失利而责备过孩子。责备,让孩子变得胆小,因为害怕被责备而变得畏畏缩缩。后来高考也还发挥得不错的。
成长路上总有坎坷,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吃失败的苦,因为那是成长的良药。孩子最终都要远行,前行的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所有的苦,孩子才能得以成长。而鼓励和支持,是让孩子在艰难困苦后能享受人生中的一点甜。
女儿对自己要求很高,既渴望挑战,又会在接受挑战时害怕失败而紧张。高考前她非常紧张,我们就陪着女儿在附近的公园:紫竹园、颐和园去逛,边走边聊,对她说:“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困难重重,而是因为我们心生畏惧,所以事情会变得困难重重。在我们眼中,你是最棒的,没有什么能够打败你,不管结果怎么样,我和你爸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的!”后来高考也还是正常发挥了。
其实,孩子的内心很脆弱,你不要只看到他表面的高冷,只有我们父母听见了孩子内心的呼唤,与孩子共情,才会知道用何种姿态与他们相处。
二、以柔克刚,用退一步的智慧引导孩子成长。很多孩子敏感、冲动、叛逆、爱面子。你手段强硬,她能比你强硬一百倍,父母跟孩子较劲,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女儿在北京读高中的时候,高一学习任务不重,学校组织“走北京”活动,玩儿得都飞起来了,她特别开心。高二开始功课很重,学习压力大,也非常情绪化,特别是节假日,我们俩在家的时候,三句话不和就关门,就整天不和我说一句话。这么赤裸裸地挑衅我老母亲的地位,我当然也会怒火攻心。
不过这种时候,我赶紧跑出去玩儿,避开她的锋芒。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就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和朋友那个时候去玩儿的,玩儿开心了再回家,自己讲话也平和了很多,跟孩子也能平等交流了。
比起强硬的逼迫,柔和的退让显得更有力量。柔和的处事态度就像水,至柔则刚,看着柔软,实际蕴藏着强大的力量。父母有了“柔软”的智慧,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给成长留下了空间,孩子也就有了出路。
以退为进,才能培养孩子主动思考。很多家长控制欲很强,孩子什么都要“听话”才行,听话就是好孩子、乖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于是,孩子从小到大,从生活到学习,甚至到找工作成家,家长凡事都要安排和控制。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逐渐习惯了被安排,放弃了积极动脑,不肯动手解决问题,变成了妈宝男、妈宝女,以至于日后工作生活都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等这个孩子成年后就会变得“没出息、没用”,其实这一切都是家长造成的,从小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一点都不放手,怎么不会培养出一个“废物”呢?
以退为进,给孩子积极主动思考的机会和空间。遇事不是替他安排,而是先征求他的意见,再一起分析利弊,让孩子自由发挥,孩子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不可能什么都替他决定,就是要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无法理解他们的冲动、易怒和敏感。但对父母来说,我们必须理解和支持他们。毕竟,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孩子能依靠的只有我们,家是他们永远的避风港湾。
爱孩子,就要懂孩子,要学会温柔地放手。以柔克刚,是一种教育智慧,以退为进,是一种培养哲学。让孩子学会担当,学会面对挫折,教会他们热爱生活,不惧挫折,不畏将来。他们才有扛起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