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幸福很简单,一块糖,可以甜蜜好多天,一件新衣服,能兴奋大半年,一个玩具能珍藏多少年。那时候因为穷,所以才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上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可以放鞭炮,买新玩具,更重要的是给亲戚拜年的时候,还可以挣到长辈们给的几毛到几元不等的压岁钱。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幸福,但这些一定都和幸福紧密相关。得到了它们,仿佛就得到了幸福。
现如今,简单成了奢侈品。对过年早已没有了那份渴盼,因为平时什么都能吃到,什么都能买到,也不再期待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他们如今都老了,逢年过节,自己多少还可以给他们一些钱物,尽一份孝心。虽然照样会在过年时走亲串友,只是变得有些程式化,像例行公务。拿几箱礼品,包几个红包,在春节前的几天内马不停蹄地跑着,该走的都得走到,该拜的必须拜访。否则,你心里不踏实,像欠了黄世仁的债,寝食不安,生怕哪天他会来抢走你的闺女去抵债似的。年礼的档次越来越高,红包也变得越来越鼓,可施者与受者好像都提不起神来,远远没有预想的那么兴奋,甚至连眼皮都不带翻的。就像结婚多年的夫妻,哪还有当年甜蜜热吻,说话近了都嫌你口臭。
以前年初一之前不算过年,年三十还不误外出干活。但只要大门帖上了春联,要帐的都不会再来了。这就是过年的规矩。还有拜年的规矩,一般情况下年初一只能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伯父母叔父母等自己家人拜年,初二给姥姥外公拜年,初三给舅舅妗子拜年,初四初六走老亲戚,初五初七走姑姑姨。论资排辈,绝不能乱了顺序。如今拜年的礼数几乎全被颠覆了,拜年的顺序变成了先领导,后朋友,然后才走亲戚,最后是自己的爹娘,有时间就去,实在没时间捎点东西或打个电话就算拜年了,反正不必担心他们年后会不会给你小鞋穿。
想当年半个猪头能吃俩月,现如今一桌酒席价过千。可不知为什么,过年的喜庆劲没有了,总觉得饭菜没有过去的香,茶酒不如从前的浓,老人们脸上少了几分笑容,孩子们也不再像自己小时候过年那样激情和兴奋。一天到晚窝在家里,不是抱着手机,就是盯着电视。爹亲娘亲不如网友亲,儿孝女孝,没有红包孝。人都麻木了,哪里还品得出苦辣酸甜。心都僵化了,哪还分得清远近亲疏?
我们追求了一辈子幸福,可幸福又去哪儿了?糖的纯度没变,变的是我们的味觉。酒的浓度没减,减的是我们食欲。幸福没少,少的是对快乐的体验。
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也不得不走的很快,才能跟得上时代,可灵魂跟不上了脚步,魂不守舍了,哪还有什么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