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得男人爱的并不是美人,我们该防备的倒是相貌平常,姿色中等的女人。见了有名的美人,我们只能仰慕她,不敢爱她......反过来,我们看见普通女人,至多觉得她长得还不讨厌,往来的时候全不放在眼里,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糊里糊涂地,不知什么时候让她在我们心里做了窝。”
(一)我这一言难尽的感慨
读完这本书,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再叹一口气也不够疏解那如鲠在喉的感觉,想将读过的这些字全都塞回书里,才能心情舒畅、不那么难受。读完它,我第一反应是:鸿渐,鸿渐还真是让人失望,又不禁得同情他、可怜他,脑海里控制不住的想:一路走下来,这不争气的他,错过了这么多,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走。
这样难受是因为刚开始读的时候,内心是羡慕、好奇、对主人公充满美好幻想的。
书中前部分出场的人物:虽然买了博士文凭但毕竟留学海外、家世也小有名气的方鸿渐;真正名校毕业、富有才情的大家闺秀苏文执;家世优越、工作体面的赵辛楣;聪明伶俐、毫不做作的富家小姐唐小姐以及与苏家经常往来的各色文人墨客;
书中前部分的剧情:从与苏小姐同乘一条船回国,家世才学逊色许多的方鸿渐开始与“上流社会”产生了交集,开始了与富家小姐、先生们的爱恨情仇。赵辛楣对苏小姐的深情、苏小姐对鸿渐的爱恋、鸿渐对唐小姐的一见钟情……怎么看这也是一个关于上流社会的小姐先生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我先入为主的附加了主人公主角光环和对情节进行了不加边际的幻想,完全掩盖了鸿渐的软弱无能、自命清高、每况愈下,所以对最后鸿渐都没能成就一番事业、拥有完美爱情的结局无法相信。我想“这结局有违常理啊”。而这“常理”,又是哪里来的常理,无非是那些电视剧、小说中的情节,当不得真。
我对鸿渐自始至终都是抱有幻想的,我想:在与辛楣的对比之下,他会自卑,会奋发图强、会不甘示弱,最终干出一番事业来;在爱上唐小姐后,他会感受到来自唐小姐家庭的压力,会为了爱情努力生活,改变现状;在从三闽大学灰溜溜的回到上海后,他会不灰心不甘心,找到一份体面的职业狠狠地打校长高松年和其他市侩的人一个耳光;在被孙小姐骗进婚姻后,他要么不甘,要么接受,安定下来,好好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
当以上的自我安慰全部落空,仿佛正在观光的缆车忽然被缴断了揽绳,落入深渊,结局原来早已落定。
但这揽绳从读者一坐上车就在开始断裂了,只是太执着于远处的风景,读者们不仅未做好坠落的准备,也失去了呼救的机会。
我以为作者是有意捉弄读者,不让读者对美好前程、美满姻缘的幻想成真;但钱钟书先生的解释是“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是啊,方鸿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罢了,纵然有幸成为了主角,也只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和我们并无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有偶像剧里主角光环的加持。我们不应该对一个平常人抱有太多幻想,如果是我,也可能和他选一样的路,无学历、无才情、无家世背景,一路走来的心酸无奈只有自己能体会了。他最可恨的就是拿着岳父的钱在国外吃喝玩乐,没学到真本事,不然也不至于回国后处处碰壁,也可见他这人本就心无大志。所以他更是大众的代表,我们大都也只想平凡的生活便好。
终是没有以“正常”的眼光直视鸿渐。
(二)关于辛楣
辛楣和鸿渐是两个极端,两人从学历、家世、工作处处行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两个人会成为如此要好的朋友,辛楣令人赞叹。
辛楣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作者原来把主角光环给了他啊。从头至尾,赵辛楣没有嫌弃、瞧不起方鸿渐,且处处帮他,所以有人说“方鸿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和赵辛楣成为了朋友”。但是辛楣怎么会瞧的上鸿渐?
他评价鸿渐说“你不讨厌,但全无用处”,堪称经典。我想“你不讨厌”这一条件就足以成为辛楣的朋友了。辛楣是个很真挚的人,官场、职场摸爬滚打,看似对世态人性应付的得心应手,内心却并不圆滑,依然保持真挚和义气,实在难得。当他遇到“毛头小子”方鸿渐,像是呼吸到新鲜空气,干净、安全、放松,所以,辛楣愿意去保护他、照顾他,就像怜惜那个包在壳里的自己。
可辛楣只做得了偶像剧里的主角,做不得生活中的主角,因为这样完美的人,生活中少有且难以遇到。与其陷入幻想,不如直面现实。
(三)关于围城
有读者说:围城是一本值得读一生的书。
虽然: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但这远不是“围城”的全部含义,婚姻仅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家庭、城市,只要活着,我们就在一座座城里周旋,但进了围城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目标、充满信心,定能蓄积力量打破这城墙,主宰自己的生活。
围城围的也不只是鸿渐,随心所欲、顺风顺水的赵辛楣,从诗词歌赋到发国难财的苏小姐,勇敢坚毅、心思深重的孙柔嘉,他们,又何尝不在围城之中。只是,有人看破从容应对,有人不知坠入深渊,讽刺的是,看破的不一定是“聪明人”,聪明人也不一定看的破。
结语
第一次翻开《围城》这本书是在初二那年的一个周末,翻了一半,实在“无趣无聊不好玩”,默默放回了书架,走马观花,所以不能算是读;这次读了,也没有理解围城的深意。所以看了好多书评,发现从各个角度理解、感悟的都有,有人感慨“看方鸿渐的生活就像在看自己”、有人说“不止婚姻是座围城,生活就是一座座城,出了这座,进了那座”、有人说“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是美丽的肥皂泡”……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我之所以难以理解,是不够了解人生,其他读者之所以各抒己见,是人生各不相同。
钱钟书先生高明的地方,便是清晰的洞察了人的本性和生活百态,生活中鸿渐们太多了,是我、是某个亲人、是某个好友、是某个路人……当众多兜兜转转在一座座城里的人被毫无准备的揭发,我们慌了、乱了,可能开始正视自己,决心拜托鸿渐的影子,可能将书丢弃,假装从不知晓,究竟如何选,全凭自己了。
(好句摘抄)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生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哥哥。
3.斜川把四五张纸,分发同席,傲然靠在椅背上,但是觉得这些人都不懂诗,决不能领略他句法的妙处,就是赞美也不会中肯。这时候,他等待他们的恭维,同时知道这恭维不会满足自己,仿佛鸦片瘾发的时候只找到一包香烟的心理。
4.“我要坐远一点——你太美了!这月亮会作弄我干傻事。”
5.人家的天地里,他进不去,而他的天地里,谁都可以进来,第一个拦不住的就是周太太。一切做长辈的都不愿意小辈瞒着自己秘密;把这秘密哄出来,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
6.鸿渐道:“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7.冬天的溪水涸尽,溪底堆满石子,仿佛这溪新生的大大小小的一窝卵。水涸的时候,大家都不走木板桥而踏着石子过溪。这表示只要没有危险,人人愿意规外行动。
8.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胜利。
9.辛楣取过相片,端详着,笑道:“你别称赞得太热心,我听了要吃醋的,咱们从前有过误会。看朋友情人的照相,客气就够了,用不到热心。”
10.一个人应该得意,得意的人谈话都有精彩,譬如辛楣。
11.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