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于11月5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听闻欧阳中石先生逝世的消息,即刻启程,赶往北京。
眼前浮现的是七年前跟随我的书法导师穆治钢先生,前往北京探望时先生平易近人的笑容和那满屋的书香(穆治钢先生是欧阳中石先生的弟子,深得中石先生赏识和真传,并得到中石先生生前唯一一次为弟子书法展悬纸题写展标,唯一一次为弟子作品悬纸题跋)
当年听中石先生一字一句的教导,犹在耳畔,深深感受到先生的学养、才华和渊博的学识。先生说:“我们学写汉字,要知道从哪里来,还要知道发展到哪儿去。作字,不是为了作字就作字。作字是为了行文,行文是为了载道。所以,作字行文,文以载道。我们又干嘛写呢?我们是为了把精神和神采焕发出来,所以叫以书焕彩。切实入需,就是要符合时代对它的要求……”当年跪拜师爷的场景,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
列车到达北京站,没有一刻停歇,赶往八宝山。在导师穆治钢先生的引领下,来到为设在北京八宝山的灵堂前。灵堂四周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庄严肃穆。一副“德洽千秋望尊山斗,道弘六艺泽被梓楠。”是对师爷一生德艺品行的最好总结。
拜见过师爷的儿子欧阳子石和女儿欧阳启明后,来到灵前,深深的鞠躬跪拜。当看到师爷的遗体安卧于鲜花绿植丛中,面容安详。心,刹那间被一种更加巨大的悲恸掩埋。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师爷永远有着亲切的笑容和对弟子们饱满的爱。如今不愿相信,师爷已驾鹤西去。再次叩首拜跪三次,向师爷道别。愿天堂里依然有墨韵飘香,依然有奚派唱响。
在八宝山吊唁欧阳中石师爷期间,有幸遇到师父穆治钢与刘俊京、刘文华、叶培贵、蒋乐志、程茂全等多位当代书法文艺界的名家翘楚在交流,在师父穆治钢先生的引荐下,有幸与欧阳子石(前排右二)及各位师叔师伯合影留念。
有幸与温彦国师叔合影,温彦国师叔是业内公认屈指可数的坚持正统的欧体楷书实力派名家,更是在陪伴照顾在中石先生和夫人身边多年的爱徒。
欧阳中石师爷生前淡泊名利,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是当代中国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他继前贤之绝学,开杏坛于百代,书法风格自成一家,浑厚博大。一生秉正求真,虚怀若谷,治学严谨,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晚辈树立了光辉榜样。
送走师爷,从北京回到学校的教室,看到那一屋的青春的笑脸,生机盎然,蓬勃招展……我知道,师爷生前所倡导的“作字行文,行文载道,以书焕彩,切实如需”的教育宗旨,正如同当代艺术教育事业大树的根基,我们这些后辈教育工作者正在通过这根基源源不断的汲取养分,育才树人!
斯人已逝,风骨流芳。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切实入需的贯彻“作字行文,行文载道,以书焕彩,切实如需”的教育理念,让艺术教育之树开枝散叶,生生不息,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