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得
一直以来,相濡以沫被认为是救助的最高境界,也因此成为我们困境中的渴望。我也曾据此臆测,这个境界也是庄子他老人家的理想之国——直到有一天,很偶然地读到了《涸辙之鲋》的故事。其中关于“相濡以沫”的完整版本是这样的: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拿着这个句子向我的学生求解。
正是青春少年,关于爱情的憧憬和困惑占据了他们学余的许多时光。“两位相爱的人与其围困一起受苦,不如各自分开寻找幸福。”——他们显然更多地表达了“相忘”是样无奈的选择。
我的思绪飞向另一个场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乐府诗《江南》中,鱼儿生活自由活泼,在万顷荷塘间嬉戏玩耍。我的眼前跳跃着这些波光粼粼中的鱼儿,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而我又仿佛看到了庄子所见过的场景。鱼儿们失去了碧波,相偎相依于绝境中,吐一只水泡互相救助。
庄子之后围观的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感慨万端,鼓掌喝彩,进而感动得涕泪横流。
鱼儿呢?
我想,鱼们是宁愿不获得掌声和感动,而更愿意独立穿行于江湖广阔的水波之中,不用吐着唾沫垂死挣扎,形迹狼狈。
于鱼而言,相互用生命来付出,鼓励救助对方,不如大家都有一片足以拼搏其中,快乐生活的江湖。相濡以沫只是无奈和绝望。——这应该才是庄子的本意吧。
至于从相濡以沫中看到感动,那与鱼没有了关联。
人却热衷于这种感动。
并不鲜见的景观是,展示在光彩夺目的舞台上的超乎常人想象的困苦和艰辛常常成为人们落泪鼓掌的缘由,似乎只有借助这样的场景,世人才能过一把善良的瘾。有多少人扪心自问过:当我们热泪盈眶地把别人的苦难变成茶余饭后的消遣和唏嘘,我们有谁是真的愿意去感受那鲜花掌声背后的辛酸!同样是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有的人就可以锦衣玉食,豪宅名车来热泪盈眶地给无奈绝望的人颁一块感动中国的匾额,而很多人又热泪盈眶地鼓掌祝贺,鼓掌鼓励,这真是一个奇观。
祝贺什么?祝贺他的苦难造就了他的美德?鼓励什么?鼓励他继续发扬风餐露宿,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吗!
这里引入一个切近的例子吧。
“感动中国的爱情传奇”主角刘国江,徐朝清2006年就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被全中国周知,但是直到2012年,其间两位老人相继过世,他们的故事仍旧被传奇着,美化着。不少热恋着的情侣更是瞻仰遗迹,在6000级人工天梯上留照纪念。似乎爱的坚贞只有在这样一个艰难、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中才能驻留长久。
后来的欣赏者只有赞叹和浪漫的想象,他们也许认为那正是一个旷世奇缘的完美之爱的历程与见证。不过也许,刘徐的爱情真该是够得上“经典”了。当我们的舆论将之定格为经典,我不由得生出一丝忧愁:我们还需要这样的经典来撼动冷漠的心怀吗?我们还要有多少年代来突围落后道德的封锁?我们距离律法允诺的自由到底还有多遥远?
这里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佳人的夭折和才子的自残,但这绝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喜剧。我们的这个“经典”更令人汗颜:刘国江和徐朝清做了更彻底的鲁滨逊,因为他们从来不曾奢望过靠近他们的人会带来生活的希望。他们相濡以沫是因为他们无法奢望江湖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来是对尘世幸福,平安人间的祈求啊。
我透过那两条以体温取暖,以唾沫湿润的鱼,体察到远古的庄子悲悯众生的情怀。
既而想到人在江湖。
都说江湖险恶。我们对于自然的凶险,往往有应对的法子。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之类,即是明证。另一方面,却对阴险的人心,不知所措。人们想从前人的智慧中攫取力量,而前人留下的经验却屈指可数:
“酒”算是一种力量,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此时,明月和孤影也只是与你相伴的那条鱼;于是难得糊涂之后你周遭的阴险并未散去,倒添了些穷途末路的哀伤。
孔子又说:以直报怨。但“直”原本就是有君子之品的。豫让杀赵襄子,不愿欺骗襄子,不愿先委身侍襄子再借机杀之,终于功不成。尽管豫让的行为令多少以不义之举来作为成就终极事业途径的后人颜面扫地,但豫让的失败也确实并未鼓舞后人,后人并未因之而戒掉尔虞我诈之心,后人身边的朋友也没有因了豫让的洗礼而更纯洁端正。
《君子行》又有了一条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似乎这样就可以免于阴险流言之害。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无须有“白铁无辜铸佞臣”之叹了。所以我对此类的避嫌修养是不屑的。
还有一条路子仿佛就叫宽容,但我总认为有故意回避,掩耳盗铃之意。即便是个人只扫门前雪,当阴险磨刀霍霍时,大谈宽容也未免太腐儒了些!
如此尘世凶险,人心阴险,山重水复似无路。
如果是鱼,只能是沉默着蜷缩在涸辙,去做相濡以沫的美梦。
我们不是。
而我们的江湖是我们自己的创造。
我总认为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才有了尘世间那些身体羸弱却能够顶天立地的人,那些必须把美梦当做救命稻草的人。
无论在沉默中爆发,还是在沉默中灭亡,都是我们这个世间的剧痛。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愿五湖四海的你我他,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