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演讲,我们很容易想到马云、俞敏洪、罗永浩……这些牛人,他们在台上风轻云淡、口吐莲花、指点江山……
打住!
如果你理解的演讲是这个样子,那我只能遗憾地说,你真的错了。在我的理解中,演讲就是——
和别人说话
你没听错。演讲不一定需要舞台,演讲也不一定要观众云集。可能你现在正和朋友聊天、向领导汇报工作、向客户介绍一个产品、给一个陌生人指路……
对,我认为这些都是演讲。只要你不是自言自语,只要你在和别人说话,我认为你都可以把它看成一次公众演讲。
我很喜欢一句话:
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
演讲就是语言,语言就是说话,一话一世界。
但请注意,演讲不是表达,而是沟通。
沟通的关键是,理解对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有同理心的人,说话才有人愿意听。
在“演说家是我”这个社群里,没有大咖、没有导师,甚至没有一个人敢称自己是演讲高手。
那我们凭什么服务好大家?
凭我们的优势定位、策划能力、创新能力、持之以恒做一件事的能力。
1.什么是优势定位
我们社群定位其实不是“演讲”,而是“思维”。
“演讲”是术,“思维”是道。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不善于说话的原因,常常不是嘴巴出了问题,而是思考出了问题。
而演讲是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
2.策划了什么?
雷军说过一句话: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其实这句话中间,还省略了一个东西,就是——
迅速反馈
所以,基于反馈模型:
目标—(建立)→反馈—(优化)→行为—(接近)→目标
我们设计了“开放麦+月度大赛+复盘沙龙+演讲思维课”的演讲闭环体系。
要想做好演讲,不是说你有好内容就可以了你还要想办法把这些好内容,用别人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这套演讲闭环体系,也是为了让你“刻意练习”。
那为什么每个月,都是这个循环?
因为,正确的事,要反复做!
知道自己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如何做。你就不会害怕失败,因为每失败一次,你成功的概率反而增加了。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设计的这个“演讲闭环”,和我们做事、创业的底层逻辑,是一样一样的:
1.做对了事情→成功了→掌握了成功的经验
2.做错了事情→失败了→掌握了失败的经验
3.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知道了,你就更容易成功。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了,我们是一个月“四场活动”为一个闭环,而这四场活动中,有3/4是演练,有1/4是理论。
为什么要这样设置?
《天道》中芮小丹有一句话: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觉到、悟到,我才可能做到,能够做到的才是我的。”
技巧、方法,都不是什么秘密,你在外面买几本关于演讲的书就能找到,即使你不买书,在某度、某乎也能找到。
你缺的是刻意练习,缺的是及时反馈,缺的一群志同道合人的共同成长。
正因为这里没有导师,是一种平视的视角,大家一起玩,不会有压力。但我们又是一群匠人,希望把演讲这件事做到极致,所以,你在这里,又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参加你们社群,能让我赚到钱吗?
不能!
能让我20天就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呢?
不能!
那我加入有什么意义?
说实话,你加入我们社群一年,还会因为参加活动,要交茶水费一两百。
从这个角度说,可能真没意义。
但你如果加入我们社群,又有非常了不起的意义。
此话怎讲?
先说短期,你来参加活动,我有信心让你觉得刚才这两个小时,还是挺好玩的,挺满意的。
再说长期,我们这个社群的定位,不是演讲,而是思考,演讲只是为了佐证我们思考的有效性。
赚不到钱的原因,常常不是机会,不是运气,而是思考能力。
我们社群每个月都有4场活动:
开放麦+月度大赛+复盘沙龙+演讲思维课。
每个月的环节虽然一样,但是它们会随着我们的思考的深入,一路迭代下来。坚持一年,我相信即使你不脱胎,也脱了一层皮,蜕变了。
而且,这个社群聚集了一批热爱思考,长期坚持思考,共同践行思考的人,你觉得未来会没有商机吗?
反正我是不信的。
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演讲培训机构,他们的策略是:
威逼+利诱
危逼,就是把演讲说的多么重要;利诱,就是把演讲对你的好处说的多么重要。
不否认,制造焦虑和快速成功,是很多人学习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很难持久。
我们深信,一切问题的本质,都是思考力不足带来的。而演讲是提升思考力,最便宜、最容易、最丰富的一条路,比写作还要好。
因为演讲是一次性表达,也是线性表达,它必须更注重通俗性、逻辑性,才能让听众听到并听懂。
对,让自己认知升级,这才是我们的动力。
还有朋友问我,你们一年54场活动,参加者几乎每周都要演讲,哪有那么多东西讲哦?
这是一个犀利的问题!
别说我们普通人了,就是那些自媒体大V、大号,他们也会有持续输出的压力。
这看似是一个难题!
有人曾问郭德纲:“你会不会有一天江郎才尽,再也讲不出好相声了?”
郭德纲反问:“你会担心那些炸油条的人,明天炸不出油条吗?”
为什么炸油条的人每天都能炸出油条?
因为他有原料(面粉、酵母、食用碱、水、糖、油、盐)、工具(油锅、面盆、筷子)、方法(和面、揉团、发酵、生坯、油炸)
每天你只要用这些原料、工具、方法,你就能炸出油条。
其实,炸油条的过程,就是输出知识的过程,也是做一场演讲的过程。
我们“演说家是我”社群和市场上的演讲培训机构有什么区别?
演讲培训机构,要么给你工具,要么给你技巧、要么给你方法,但他们不会对你的结果负责。
而我们不对演讲负责,我们只对人负责。我们给你的,是整个演讲的生产过程:
创作模型:原料→工具→方法
这是一个系统,它能让你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各种演讲。
我们的原料是什么?
答案是微演讲。
可以是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次经历,或者是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它们都来自于你真实生活的原料。
工具:开放麦+月度赛+复盘沙龙+演讲思维课(这是我们用一年时间,打磨出的演讲工具系统)
方法:我们会提炼、总结出各种心法。如,沉默是金、思维转化、逆向思维……
你在“演说家是我社群”里,你会发现,你从不会演讲,到开始演讲,再到爱上演讲……这个过程是一个正向循环,根本停不下来。
为什么我希望你加入“演说家是我”社群,和大家一起玩?
当然,你不加入也行,偶尔来参加下我们的活动,也是免费的。
但没加入社群和加入社群,有什么区别呢?
你偶尔参加活动,你看到的,只是一场场演讲。
你加入社群,你看到的是,怎么创造出一场场演讲。
演讲本身,并不重要。创造演讲,才重要。
而创作的过程中,这里不仅有技巧,更有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和工具,不是一个老师灌输给你的,而是我们大家一起共创出来的(复盘沙龙)。
都说一个社群是否运营的好,就看它有没有流量?
什么是流量?
今天在座的有10位朋友,是我们这个社群的流量吗?
如果这10位朋友,都付费加入会员,是我们社群的流量吗?
不是!不是!
真正的流量,是这个社群要有互动。
我们再回看下我们策划的“演讲闭环”,3/4都是为互动而设计的。
这才是“演说家是我”社群流量的本质。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结尾,这句话也是我们社群的核心价值观:
这个社群运营的好,不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很牛,而是希望大家因为我们,变得很牛!这个社群,最终能不能做成,不是我们想成就能成,而是你们都希望我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