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第一次听说建模这个名词大概是在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那时候刚刚摆脱了繁冗学业的牵绊,却莫名的感受到大片大片的空虚。
说来也有趣,假期那会儿因为不知道录取到了大学的哪个专业,先在贴吧里看到了数学协会的招新帖。
无可置否,在高中三年里,数学始终是我最薄弱的学科。很久以前就听说过高数的恐怖,当时一直担心基础不好的自己会沦落到挂科的地步。
到了大学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便鬼使神差的添加了数协的纳新群,刚进群的时候就一直在听学长学姐们讨论题目,浓郁的学习气氛让我完全感受不到大学的松散,那种步步紧逼的差距感和压迫感促使着我在假期的时候就买了第一套高数书。
于是,那个假期,别人聚会电影唱k,我选择了看书编程学习。因为自知能力上的差距和天赋上的不足,只能选择加倍的努力,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天赛题,国赛题,考研题和传说中的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吸引着我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靠近。
当时的我虽然什么都不会,却暗暗立下目标,我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
也许一个优秀的圈子真的能够影响一个人,高中三年我都是贪玩过来的,结果那个假期,每天看看群里在讨论学习的学长学姐,便发现自己一天不学习就有了负罪感。
那时候学习数学思想屡屡碰壁,也曾经想过放弃,当时在某天曾经发过一条说说
“不知道这几天怎么了,可能是因为看极限碰壁有了阴影,进度一直停滞不前。说过太多豪言壮语,情绪总是来的也快走的也快。总是想找一个方向去拼命,却仍然浪费大把时间在无意义的琐事上。虽然知道喊空口号只会让自己更被人看不起,但是还是给自己鼓个劲。告别庸碌和懒惰,多分一点时间给想读的书。告别浑浑噩噩,低调的在尘埃中开出花来。想足够优秀,配得上这美好的世界。那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尔后每次遇到困难,只要想想自己当时的心境,便咬咬牙撑了下来。
第一次看到建模比赛,是在开学初的那几天,我和几个数协的新人悄悄跑到理学院去探望数协参赛的几个学长,当时的他们,每个人抱着一台电脑。
一个人在查资料,一个人在建立模型,一个人在编程和整合,冷静沉稳的气场,令我们几个大一新生喟叹不已。
3天的时间,他们始终沉着地应对,缜密的思考,拼尽全力去做到尽善尽美,我当时就告诉自己,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高数线代打下一个较为良好的基础。
等到明年,我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一定要和我的队友们,像他们一样沉着的去战斗。
后来上了第一堂高数课,我的高数老师生动的讲课方法引人入胜,让我很轻松的投入到高数的学习中,虽然学习依旧屡屡碰壁,但是我的高数老师始终给我予以鼓励。
我也曾经和我的高数老师讨论过数学建模的问题,她始终秉持着支持的态度,并没有说我基础不好而应该选择放弃。
于是,我利用了一些课余的时间看了一些相关的建模书籍,还蹭了几节理学院建模教授当时的课,教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让我的困意能够一扫而空。
他缜密的思维和幽默的讲课方式让我能够很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我当时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选拔,参加暑假的集训。
当时去蹭课的时候,还有几个同学一起,他们的高数基础很好,也想通过建模的学习进一步的提升自己,不过听了几节课,他们一直闹着听不懂,就拉着我回去了。
后来我非常后悔自己当时没有迎难而上,便一如既往地去学习,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他们放弃是他们的事,而你只需拼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数模选拔的三天可以称之为噩梦般的三天,当时只掌握了多目标规划,多元回归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我第一次接到了题目,非常的惶恐。
很担心自己选不上,却又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便不眠不休的查资料,文献,拼尽全力去模仿优秀论文的格式,仅仅用了我所掌握的三个小方法,最后交出了一篇10000余字的“四不像论文”。
交上去的一刹那感觉自己完了,抱着膝盖哇的一下就哭了出来,觉得自己大概是参加不了暑假的集训了,哭着哭着,一直哭到睡着了。
结果没想到,后来在集训的名单里找到了自己,兴奋地在原地转圈。自知等待着我的,是更多的考验,却依旧难以压制心底的那份兴奋。
期末考试结束后,身边的同学们全都回家了,整栋楼空空的只剩下了几个人,当时我们两个专业有三个人一起去集训,结果没撑过三天,他们两个便纷纷与我道别,声称着无法接受这么残酷的训练。
平心而论,他们拖着行李箱从我面前走过的一刹那,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那念头转瞬即逝,我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梦想,便拍拍自己的头继续去上课。最后整个学院,只剩下我一个女生去参加集训。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坚持能不能换来回报,但我始终不愿意放弃。
总教练老师说,只要你不是自己放弃,我们是不会放弃你的。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好久,让我感觉自己之前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
第一阶段的集训,为了完成作业,每天熬夜到两三点,看看空间里朋友圈里同学们晒出的各地美景,各盘美食,装作看不到的样子,继续敲击手中的代码。
我一直害怕自己这么差的基础,在第一阶段会被淘汰,没想到以超线15分的成绩飘过了录取线,这让我感觉埋头的努力也能带来成效,即使很小,但对于我来说,也足够了,我愿意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
有个学长曾说:数学的需求,促使了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这个暑假,献给它们。
大概是源于当初对数学的恐惧,不停的接触历练,才渐渐走到今天的道路。也许是因为当初手里没有伞,却又想早起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只能拼尽全力地奔跑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