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种下了学佛修行的因后,就不断遇到各种缘,善缘、良缘、增上缘,最令人头疼的就要数逆缘了,小到头疼脑热,大到飞来横祸都可以被称为逆缘。,
我常被居士问“最近总是遇到逆缘,怎么办”?
人生无常,怎么可能总是遇到善缘或者逆缘呢?
善缘也好,逆缘也罢,总是“正态分布”的。
如果总是遇到逆缘,一方面是自己累世的积累太负面,导致遇到的境界总是产生违碍;另一方面,逆也好,顺也罢,其实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评判,觉得逆缘太多,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懂所谓的逆缘本质其实也是增上缘。
增上缘的增上是增加或加强的意思,有顺益、不障、违损三方面。
自顺益方面说,对于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增强“势力”,扶助向上的作用,称“与力增上缘”,也就是我们日常语境中的增上缘,此处不再赘述。
从不障方面说,不妨碍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称"不障增上缘",你此刻看手机的时候,隔壁张阿姨正在拖地,她拖地这件事情和你看手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从不障碍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被称为你看手机的增上缘,同理而言,你看手机的对她拖地来说也一样,这个增上缘的含义比较鸡肋,此处也就不再废话了。
重点在违损方面。
这件事情对另一件事情有妨害障碍的作用者,称“违损增上缘”,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逆缘。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
比如雨露是花木的顺益增上缘,轻风是花木的“不障增上缘”,霜雹为花木的违损增上缘。
但花木是死的,人是活的,对于人而言,违逆也好,増丄也罢,都是针对目标来说的。
花木的目标是茁壮的生长,而人的目标千变万化,很难一言以蔽之。佛陀在《地藏经》中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的特质是:“性识无定”,脑海中的想法每时每刻都在变。
这种性质的坏处是无法专注一趣,好处是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若你的目标是出离娑婆,那么饮食男女就是你的“违逆增上缘”,如果你的目标是沉溺娑婆,饮食男女就是你的“顺益增上缘”。
同理而言,如若你的目标是解脱,那么不如意的境界现前时,恰恰能帮助你认识这个世界“苦、空、无常”的本质。这些所谓的“逆缘”都会成为你的逆增上缘,犹如火上加的干薪越多,火焰越炽燃一样。
只要你保持如理作意,只要你保持解脱的目标坚定不移,遇到的违缘越多,修行境界越增上。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不评判的方式去看待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境界,人人都希望生活是可以一帆风顺的如意,但是,往往不如意的逆缘才是最好的增上缘,逆缘不仅能帮我们检测学佛的目标是否清晰,向上的决心是否坚定,还能把我们的目标打磨的更加清晰,把决心的砥砺的更加坚定。
如《诗经》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大师有云: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
而那些我们所认为的顺缘,带给我们的却往往是我执的坚固和我爱、我痴的麻木。
顺缘,逆缘,福兮?祸兮?主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又是否能够保持清醒?
你可能会觉得我在灌毒鸡汤:道理谁都懂,但生病时明明很难受啊,被小人构陷时真的会很恶心啊,逆缘来了总是难以控制的会烦恼啊。
很简单,无法控制是因为你逆商不够。
逆商是美国著名学者保罗·斯托兹曾提出过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是面对挫折和人生困境时的应对能力。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其实说的是一个人的逆商。
通俗地来说,逆商就是明白“希望”这件事儿。
如果说情商是和他人相处的能力,那么逆商,就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如果说智商与为我们提供飞翔的翅膀,那么逆商就是我们不慎跌入谷底时的“降落伞”。
罗振宇说:成长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去了叫成长。
爬出来的前提是逆商,逆商的前提是相信:从深深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是对苦难最好的回击。
很多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能在外部世界所向披靡,但却放不过自己,受不住打击,就是因为逆商太低。
生活需要逆商,修行更需要逆商。
修行路上的违缘远比日常生活要多,冤亲债主、恶法种子、烦恼习气,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波澜不兴的因素一旦遇到佛法,会立刻开始兴风作浪,令人不得安宁,好似酒精杀菌,一定会伴随着针扎般的阵痛。
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只有我们自己。
用世法来说,是我们的逆商,用佛法来说,是我们的堪忍力。
我们娑婆世界的娑婆二字,意译就是堪忍。
我们凡夫众生因为愚痴的缘故能够堪忍于此五浊恶世,而诸佛菩萨因为慈悲的缘故也能够堪忍此土的种种浊恶,救度众生。
因为这两重含义,故名堪忍世界。
前一种堪忍是因为无知导致的无可奈何,没什么值得说的。
而后一种堪忍的标杆人物,就是我们的教主释迦摩尼佛。
他老人家不仅在果地成佛以后八千次实现八相成道救脱众生,在因地修行时,也是一位逆商爆棚的狠角色。
释迦摩尼佛过去久远劫前名叫最胜,大家都叫他最胜仙。
他住在山中,常见到很多修道人行慈心济物,甚为欢喜赞叹。
但后来又想:一个人能慈心济物,固然很好;若能广学多闻,求正知见,以灭众生的邪见,不是更好吗?
于是他就来到村庄里面,到处寻觅可以说法的法师。
当时有天魔知道其事,想来害他,就化作法师的样子来告诉他:“我是法师,有佛偈一首,是无上妙法,你若能剥皮为纸,削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此偈,当为你说。”
最胜仙听到有人要为他说法,就很高兴,真的不惜身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
天魔见他的求法是出乎真诚,无法害他,只好失望地逃走。
这时最胜仙知被魔戏弄,乃对空中发愿道:
“我今为法,不惜身命,十方世界,如有善能说法之人,具大慈悲,请现我前。”
当时东方世界的普无垢国,有个净名王佛,即现其前。
对最胜仙说:“我是净名王佛,我来为你说法。”
净名王佛放大光明,当他的光照到最胜仙的身体时,最胜仙的病痛全部除去,都好了。
佛又和他说集一切福德三昧,使他听了具正知见,辩才无碍。
这样的故事在佛陀的本生故事里还有很多很多,就像古德所说的那样:“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彼逆乃吾之顺也,彼坏乃我之成也,”
这就说明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绝非从天而降的偶然,而是三大阿僧怯劫的精进与堪忍勾招了那个时刻的发生。
所以佛陀是逆商与堪忍当之无愧的正面教材;反面教材则由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来演绎。
舍利弗在因地修行发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于是他就到闹市,寻找机会帮助众生。
当时碰到一个青年,在十字路口向大家请求帮助,说他母亲生病了,急需一味药的药引子。
舍利弗正好听后想,我正要行菩萨道,碰上了,那我就在他身上行菩萨道。
于是他很慷慨地说:“你需要什么,我来帮助。”
那个青年说:“我需要药引子。”
舍利弗说:“好,你说什么药引子。”
“药引子要用人的眼睛,活眼睛。”
舍利弗听完后二话不说就拿刀把自己的眼睛挖下来送给青年,可青年一看说:“你怎么这么心急啊!我要的是右眼睛,你怎么把左眼睛给我了呀!”
是呀,太急了,但一想帮忙帮到底吧,他就把另外一只眼睛也挖下来,递给他。
那个年轻人拿着这个眼睛闻一闻说:“哎呀!你这个眼睛太臭了!不行啊!”把它扔到地上,还用脚踩踏。
这下,舍利弗就受不了:众生刚强难调,菩萨道也艰难险阻,自己还是退心吧,于是就又沦为声闻,打转了六十小劫,直到遇见了佛陀,方才得度悟道。
波折一生的能海上师曾有一句座右铭:“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想要在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尚且要明白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甚至机会就蕴含在风险中,成佛之路就更是如此。
如果把菩提心视为种子,那么阿若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种子里里微弱的信息,你得呼吸苦难的阳光,吸收血泪的水分,方能将这微弱辗转增上成强大。
舒适使人骄奢怠惰,磨难催人奋进成功,此道理并非深奥难懂。
但要运用自如、现时得益,则须反复琢磨、不断尝试、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尤其要将此至理妙论熟记在心,无论顺境逆境,时常心中默念,及时汲取营养,以弥补意志之薄弱、毅力之欠缺。
待到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丰硕成果之日,将会深刻认识到,"顺境安适,般若无缘",决无非戏论。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活在这个世上,本就已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佛修行则更是如此。
逆商如水,逆缘如山;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
勇往直前,绝不退转,
关关难过,关关给它过,才不枉我们和逆缘的遇见。
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 ——黑塞 《堤契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