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行知合一,一定想到的是明代哲学家王明阳。虽然没有拜读过相关著作,但从各个方面也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
身边总是有一两个这样的人,今天立个志向学英语,明天要学会烧菜,后天要学编程。再过几天要跑完全马。但是,每一项都只是有开头就不了了之了。
俗话说 :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心理研究认为常立志是一个人格缺陷。
难道是缺陷就了了了吗?
行知合一是认知和行为相统一。
“知”是认识,当对立志有充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牛人,通过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可以实现长期的严格的自律,完成“行”的统一。但这对于一个小白,牛人的存在就如同高山之巅,无法触及。
“行”是核心,作为一个小白,大多的神经回路已定义为“即时满足”、“快速反馈”的方式,砍一刀就想进入下一个剧情,刷一下手指就能看下一个视频,激励把成年人幼年化。
我们立志时,着眼点高大上,但是这样的目标需要多年,或是长期艰苦的坚持才能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三分钟热度。
我们不仅仅立大志,还要进一步的是把大的志向进行分解,为满足小白的“即时满足”,把目标分解成易于自己实现的小目标点,建立起明确的奖励,每每达到时及时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会刺激大脑,去挑战下一个目标,促使我们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但要注意哦!一个老鼠摸电门的游戏,摸电门---爽,最后老鼠饭都不吃了,只热衷于摸电门,把自己活活玩死。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激励“宠坏了”,要有奖励,但要使每一个小目标的奖励周期逐渐加长,这样我们会愈来愈有成就感,长周期会带来愈来愈大的压抑,待到完胜大BOSS时,大脑更加兴奋,这就如同成龙的电影,回想故事每每成龙被打的无法反抗时,在千钧一发之际的反转,才能使观众酣畅淋漓。
这就是相知合一的小技巧,对自己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