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彤在离婚的这两年,一直关注着能对他事业进步有帮助的女人。
从家世背景,到为人处世、谈吐风格,他都在寻觅观察着。终于,他锁定了一人——Y公司技术部经理:单身、独立,话语温和而坚定,话未语,笑先到。Y公司是关彤追踪了8年还没有拿下的客户公司。
在利益一致,规则相同的情况下,相交双方很容易产生共鸣。
于是,关彤又结婚了。和一个自己不爱但能带来利益的女人。
他们在人前做着恩爱夫妻,左右逢源,谈笑风生,上扬的嘴角,从来掩饰不了眼神相接时的空洞。他们是最好的战友,在人生的杀伐场上互帮互助,立于不败之地。但谢幕归家,哪里有家?
关彤无处安放的情感,和人类对家本能的渴望,在年纪越长、浮华降温时更加清晰。他想起晓晓。
晓晓经常会下厨准备晚餐,有精力和时间的时候还会多备几个菜。当年关彤下班回家总能吃到热乎乎的可口饭菜。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关彤似乎早已习惯这样的照顾,而不觉得有多么昂贵,一心放在冲锋陷阵的前沿。现在,保姆做的菜式更加繁多且精致,但吃饭的人却少了什么。而且,似乎,关彤对晓晓抱着更多的愧疚。而这份愧疚心却让关彤对晓晓的距离感更近了。
七年了,关彤时常去探望一人独居的晓晓。但晓晓从来只是让她带着女儿来。面对无依无靠的生活,方晓晓从来不麻烦关彤,能自己独立面对的,她都将勇气折成船,在生活的风浪里,努力前行。一个人面对着各种生活的困境,努力将自己活成女儿和父母的屋檐。
以利益交换而结交来的朋友,是晓晓所不齿的。她需要的朋友必须对得起“朋友”二字,现实中得一知己足以,可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微妙甚至弄人的,也许像晓晓这样透亮的人太少,晓晓觉得自己可能要孤独一生。
晓晓没有选择再婚。不是被上段感情耗尽了期待。而是重新期待认清一段新的感情,是在女儿同意的前提下。现实的感情,她已不再期盼,这样的感情能走到的结局她已知晓,没有必要再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她在等待,等待那个真正和她灵魂相通的人的出现,等待那个不以世俗为转移、和她一样的人的出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论贫穷与富贵,生老与病死,都可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可是,她在书画的方寸之间,在笔墨的交错之中,还未等到那个一眼万年的人……但是,请相信,时光终会不负有心人。只要相信,就能存在,因为这世间已有一个我……
跻身书画和文字之间,大部分人注定清贫,但方晓晓甘之若饴。无过分的尔虞我诈之乱心,无姿态难看的阿谀奉承之违心,晓晓觉得天清地朗,心目清明。她可以靠着社区清闲的工作养活自己,还可以有大把时间研习书画、读书、写文……奔着梦想去努力。当你懂得物质能带给你的欢乐是非常有限的,甚至转瞬即逝的,你就不会过多的将精力耗费在上面;当你明白“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时,你就会转移你生命奔向的目标,精神的富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在即将知天命的年纪,关彤似懂非懂地体会到了一点。所以,他对晓晓的愧疚日久愈深。当年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他面前,他没有好好珍惜,如果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希望可以重新选择。那是一位可以涤荡心灵,清腐澄清的伴侣;可以让你在世俗的洪流里透透气、加加油、充充电的伴侣;她短期也许不能带给你利益的突破,但在生命的长河中,她却是最能让你保持充沛战斗力的人,最能让你可持续发展的人。
但人生没有如果,记忆没有假设。有些人一旦错过,终将不在。即使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那真的还是同一条河流吗?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方晓晓对关彤说:“愧疚不是爱情。不要让相同的错误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