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个“痴儿”?
最初见到这个词,是在黄庭坚的《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想像一个“愚钝”的、不通世事的人,终于可以暂时摆脱“案牍之劳形”,登上快阁远眺江山了。
这个“痴儿”厌倦了风尘,特别是官宦生活,在工作之余能望望美景是多么惬意啊!
古代类似“痴儿”的人很多,杜甫有“老大意转拙”,李商隐有“走马兰台类转蓬”,陆游有“素衣莫起风尘叹”……
“痴儿”们曾经有才情,有抱负,但现实没有给他们机会,甚至让他们陷入艰难的处境中。他们只好痴痴地望着理想远去,在现实社会里做一个“愚钝”的人,实则是大智若愚。
不理解他们的大众觉得他们真愚,所以“痴儿”是“非主流”,而且知音难觅。
《红楼梦》的开头有一首小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曹雪芹的痴是什么?不正是他唯恐不被理解的本意吗?他含着复杂的情感写就了《红楼梦》,究竟是不是荒唐言?细细品味就可知晓。
痴儿们其实是最清醒的,毛不易的《消愁》大家都有印象,其中那句“清醒的人最荒唐”耐人寻味。清醒的人反而荒唐了,反而痴了。其中流露出的孤寂心情鲜有人知。
痴儿们其实最清楚他们想干什么,只是他们的梦想在现实中显得跟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致使他们屡屡碰壁。他们的思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们的执念深藏心底,化为宝石。
司马迁的《史记》光照千古,可你不知道他在怎样的绝境中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杜甫的诗歌家喻户晓,可你不知道他在清苦的生活中是如何地挣扎;苏轼的词作意境辽阔,可你不知道他是怎样把人生的失意活成了洒脱……当时被冷落、被遗忘的“痴儿”成了后世景仰的楷模,可贵的就是那份痴情、那份执着。
做一个“痴儿”也未尝不好,他能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
end
本文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Love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