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事要黄了”,同事小吴一脸沮丧的说。
“什么?!你跟你媳妇的事儿,不是已经定下来了么?骗我们的吧?你不是以为,换个媳妇就能收我们两次份子钱吧?”
小吴家住农村,家里条件并不好。为了小吴的婚事,他的父母凑钱买了婚房,又按照习俗给了女方一笔数额不菲的礼金,已经是负债累累了。
可是这时,小吴的女朋友又提出,必须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否则婚事免谈。
按照小吴女友的说法:如果结婚连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盛大婚礼都没有,怎么能保证你会重视我们的婚姻?怎么能保证婚姻的幸福?
小吴很无语,我也很纳闷:一段婚姻是否幸福,起到决定因素的难道不是两个人的用心经营么?怎么到成了是否有一场盛大的、充满仪式感的婚礼?
父母结婚的那个年代,由于物质资源贫乏,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没能有一场像样的婚礼。
婚后,老妈省吃俭用的操持着小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老爸。她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可是给老爸买东西,绝不犹豫。
老妈手巧,每年都要织好多的毛衣毛裤。有老爸的,有我的,有爷爷奶奶的,有叔叔姑姑的,可是却很少有自己的。
问她怎么不给自己织一件新衣物,她总说:明年吧,明年有时间了,把你爸的旧毛衣拆了,用旧线给我自己织一件。
可是,每年她都有织不完的毛活。依稀记得小时候,睡到半夜一睁眼,老妈还在昏黄的日光灯下,一针一线的织着衣物。
老妈不会做饭,于是自从他们结婚后,老爸就开始学做饭。此后,他便几十年如一日的做饭给老妈吃。
碰到老妈在外面受了委屈,老爸就直接找上门去,问人家:为什么欺负我媳妇?这种袒护,就连面对我都不例外。
一次老爸不在家,老妈做的饭不合我胃口,于是我发脾气,饭都没吃就上班去了。
老爸知道了之后,直接电话追了过来,对我说:你以后想吃什么跟爸爸说,你妈不会做饭,你别难为她。
我自知理亏,嘴上连连道歉,心里却腹诽:哟,这护老婆护的,我都不能跟我亲妈闹个脾气了。她是你老婆,那我是充话费赠的么?
老爸病重后,难得有清醒的时候,最后一次他清晰的表达,是对老妈说:我不放心你,怕你受委屈。
父母几十年一路风风雨雨携手走过,婚前没有充满仪式感的婚礼,婚后也没有什么结婚周年庆,所有的感情都在一针一线的衣物中,一餐一饮的琐碎里。
也会吵架,也会生气,但是却始终把对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对方当做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份感情怎么可能是一场婚礼,几次结婚周年庆可以赋予的?
所有的女孩,都梦想有一场盛大的婚礼,那一天,你是全场的女皇。如果可以,他一定愿意竭尽全力给你一个仪式,哪怕他不理解,只因为这场仪式对你很重要;
但是,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也希望你能理解他的无能为力,同时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用未来的几十年,照顾你呵护你,去完成这个长达几十年的婚姻仪式。
小区里有个老太太,经常看到她买烛火贡品,听说老太太信佛,每天烧香供佛,吃斋打坐。
老太太睡眠不好,上个月赶走了楼上的住户。那家人是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尽管年轻的母一再叮嘱孩子,可是孩子难免在家来回跑动,影响老太太午睡。哪怕是孩子在家玩玩具,也因玩具掉到地上,吵到楼下的老太太。为此,年轻的父母经常向老太太表示歉意,但是老太太依然无法容忍。
老太太的脾气不好,觉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吵闹,影响自己潜心礼佛,总少不了呵斥他们。小区里的孩子们都怕她,每次远远见到她,就跑开了。
老太太爱干净,讨厌小区里的流浪猫,每次见到了就抄起棍子追打,追不上就随手捡起石头砸过去。
小区里的另外一个老太太,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愿意帮忙。
老太太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不忘给租住在她家楼下的,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送去。她说:那孩子工作辛苦,父母离的又那么远,她自己一个人吃不好喝不好,怪可怜的。
碰到有人临时有事出门,不放心孩子自己在家,她就帮人家照看一下孩子;碰到谁家里没人,她就帮忙收一下快递;碰到围着她喵喵叫的小野猫,她随手喂一口吃的。
有人开玩笑问她:老太太,你心肠这么好,是不是信佛啊?老太太说:我不信那个,我啥都不信。我老了,也没啥用了,能帮别人一把就帮一把。
比起那个以烧香供佛这种充满仪式感向善的老太太,我更喜欢那个啥都不信的老太太。其实有仪式感当然很好,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仪式感背后的行为方式。
比起隆重的过中秋节、老人节,平日里时常的陪伴,更能让家人感到温暖。
比起热闹的过儿童节、庆祝生日,平日里点滴的关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爱。
比起费尽心机的过情人、圣诞节,平日里的理解包容和疼爱,更能让爱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仪式,只是一个时间点的事情,而生活却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假如仅凭一个仪式感,就想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话,那也未免太简单了点。
我说,该码字了!为了更好的进入状态,我洗了个澡,做了个面膜,身体舒畅了。接着,我泡了一杯茗茶,放着轻柔的乐曲,忙活了大半天,我太累了,于是睡着了。
朋友说,要戒烟了!这么重要的事情,该有仪式感,下个月开始吧。于是,这个月抽了更多的烟,毕竟下个月要戒烟了嘛。到了下个月,烟瘾更大了。
每次新学期,都有开学典礼,然而典礼过后,还是老样子。
每次新年,都会有踌躇满志的新年计划,最后不过是重复了上一年。
很多人赋予了仪式感太多意义和内涵,可是,是否热爱生活,是否对幸福敏感,不取决于仪式感,而是对生活的态度。
对生命麻木,混沌度日的人,仪式也不过是走个过场,敷衍了事。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才会让日子过的生动有趣。
不用认认真真的庆祝一个日子,因为每一个日子都值得认认真真的过;不用庄重用心的去完成一件事,因为每一件事都值得你用心;不用费尽心机的去制造仪式感,因为想做的事情,立刻就要开始做,无论什么时候。
一味刻意的追求仪式感,无异于舍本逐末。生活过的一地鸡毛,缺少的不是仪式感,而是认真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