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关透破云层而来时,城市不再像往日般宁静。人们纷纷起床向着同一个方向出发——贝子庙敖包山,开始踏山寻艾。
锡林浩特的端午时节还不是很暖,穿着外套依然觉着有点凉,不习惯早起的上班族揉着惺忪的睡眼裹紧身上的衣服。
天边开始泛起鱼肚白,逐渐的人多了起来,敖包山下开始有人声打破这沉寂了一整晚的宁静。踏着一层层铺就的石板路向山顶爬去。石板路两边的各色花样总是引人入胜,香喷喷的粽子、凉糕,美轮美奂的花绳,推着各色小吃车的商贩,以及不知道哪里飘来的奶茶与蒙古包子的香味交相呼应着钻入鼻孔里,挑逗着那因早起而饥肠辘辘的味蕾。
沿阶而上,顺耳倾听,两边的树林里有水流经过的声音,声不大,不知道撞击在哪里发出清凌凌的声音。林中的鸟儿被爬山的人吵醒,叽叽喳喳与水流声混在一起像是一部交响曲,分外好听。
“嗨,你也来了?” “对呀,没想到这么多人都能碰上,缘分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爬到半山腰,听着陌生人彼此间熟络的招呼声,仿佛那清晨的微凉都变得暖了些许。
大哥二哥家的小朋友打闹着向山顶跑去,边跑边回头喊道:“小姑,你快一点,慢的像我养的蜗牛……”
我冲着他们翻白眼:“这世间有长得这么淑女的蜗牛?”
阳光穿过树荫,地面投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晕。登到山顶人声嘈杂了起来。那挂在敖包上的哈达白的令人耀眼蓝的让人沉醉。
有些年纪稍长的手里拿着一束艾蒿已经开始向山下移步,难道年纪大的人睡眠都少吗?
在北方端午节必备四件套:佩戴彩绳、蒸凉糕、包粽子、悬艾叶。据说将艾蒿挂于门框有驱蚊驱瘴的功效。看着别人手里的艾草我们也像树林走去……
蒸30分钟后加开水搅匀继续蒸……我看着某做饭APP自言自语道。今年的端午我决定自己做凉糕,享受做的过程的同时也想给亲朋好友些我的情深义“粽”。
(1)江米浸泡水中约16个小时,我用的是长粒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泡太久了,蒸出来后那种软糯的口感证明没什么影响。
(2)超市买的干粽叶也需用水浸泡,泡至青绿色后与刷子刷了两遍。没办法一点点小洁癖啊。将粽叶先在笼屉上逆尺纹铺一层后,交叉着铺好的粽叶再铺一层。没办法强迫症啊,万一从下面漏掉岂不前功尽弃。
(3)将泡好的江米沥水后倒在铺好的粽叶上摊平。接着在米上覆上最后一层粽叶,把蜜枣葡萄干红枣等一切你想放的东西放在上面,锅底盛凉水放入笼屉开蒸。
(4)等待的过程有点漫长,虽然只有30分钟,可我还是有点小激动。30分钟后停火稍等片刻待热气下降,开锅,将置于顶层粽叶上的甜脯盛到盘里备用。将粽叶掀起,蒸过的米会有点偏硬,加开水将米全部搅拌起来,直至米粒变得有点粘稠,摊平后再将粽叶盖上,开火继续蒸40分钟后,在锅里闷一段时间
(5)准备干净的盆,盆围轻涂一点油可以保证不粘盆。将蒸好的江米用勺子在盆里放一层,上面放些蒸好的甜脯,我还准备了水果,所以又加了一层水果,再放米,如此反复三层压实,切记要压实,这样出来的口感会特别棒。盖上粽叶放到凉水盆里等待冷却
(6)美味的水果凉糕,根本停不下来呢~
好久不用电脑,发现打字都生疏了。
以前都是用手机更新,今天心血来潮想尝试电脑码字的感觉,喝了一小杯酒,晕晕乎乎的还是写完了这一篇~~~
生活中喜欢的东西太多了,而一直坚持做的也只有“写”这一个吧。
一直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很low,清汤寡水一点都不高级,没有什么高度深度厚度,唯一有点小自豪的就是全部都是我发自内心的想说的话。
曾经在朋友圈发过一条动态“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下面有人评论“继续读”
的确,或许写不出高级的东西也是因为书读的不够多吧
看多了山珍海味是否也会偶尔想想洋葱白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