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曾想过一个这样的问题: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
后来我发现,好像每一个年龄段,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小的时候,觉得有玩具有零食没作业的生活就特别好,整天悠闲自在,看着大人们的烦恼那么多,心里还会洋洋得意,偷偷想自己可千万不要长大。
但无可避免地长大后,觉得成绩好、有奖学金、参加活动能得奖就不错,如果能再谈一场恋爱就更完美,做学校的风云人物难道还不够好?
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哪有什么一直顶尖的人,大家都是埋头努力生活,能够有自己的家,不愁吃穿,每月薪资略有结余,银行卡上有存款,知足常乐嘛。
然后渐渐地就开始不知足,想要更好,得到更多,有了工作想做领导,有了车子想要房子,有了房子想要更大的房子,有一个爱人又处处不满。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总是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世界最华丽的舞台。
那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到头来,我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前几天看一个国外的广告文案,上面写:这个世界的英雄梦想,就是你最值得拥有的财富。
“梦想”这两个字,曾经有多意气风发,现在就有多灰头土脸。
我曾在自己的旧文里搜梦想关键词,有一本书竟然出现这两个字多达600多次,以证明我是一个多么喜欢将它挂在嘴边的人。
后来,慢慢人们就不谈梦想了,开始说远方。
吹过诗歌和远方的牛逼,也跟风去过远方,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文艺,依然青春,依然热泪盈眶。
以前觉得梦想是万能的,现在觉得梦想是无能的。
梦想的无能,是自己的无能。
02
之前看过一部国外的纪录片,描述的是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他们奔波、忙碌,甚至穷尽一生只为下一代可以活得更好些。
片子里说,中国人缺乏信仰,没有精神世界的支柱,追求物质生活依然是他们的最高境界。
父亲曾说,我们依然处于原始资本的初级积累阶段,曾经真的是穷怕了。
我爸就是一个穷怕了的人,他曾说过一件事,爷爷被打成右派平反后,得了非常严重的肝病,需要每周去县城看病。
那时家里有一个平板车,每周六我爸拉着车带着爷爷去看病,某次走在乡间田埂间,看到其他的同班同学去春游,好不自在,可自己却被家人所累,心里十分不痛快。
我爸说,那时他一边拉着车一边偷偷哭了,第一次觉得生活无望。
知道自己在农村没有出路,于是我爸发奋学习,又因为家庭政审原因两度升学无望,考入农机中专,因缘巧合又来到城市。
他说,我其实也不爱学习,也不喜欢数理化,但不学就没办法,不学就走不出来,那时只有走出农村,才有希望。
老一辈人的信念,无非就是可以吃饱,可以走出自己穷乡僻壤的家乡,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而现在的我们,过的日子已经不知比曾经好了多少倍,却为什么依然不满意呢?
归根结底,其实是我们内心还是有一点信念。
信念也好,理想也罢,看似一夜之间就可以对应我们所有棘手的问题,人生的烦恼,统统都可以用信念来进行解决,或者说是自我安慰。
而所谓的梦想,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
小时候要成为航天员科学家是梦想,长大后期望考一个好大学是梦想,之后希望有钱有爱是梦想。
昨天,我还听一朋友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王者荣耀的高玩。
这一两年,我听过最多的梦想,就是去远方,去做自己。
听起来特别爽,做起来却很苦逼。
03
拍拍屁股就走,当然比较容易。
不用计较许多后果,不用考虑太多因素,只要你手头有一点闲钱,哪怕去个承德,也算是完成了去远方的计划。
太多人,将说走就走变成了解决自我问题的办法,甚至是借口。
到最后,统统都是作死的节奏。
因为你哪怕去了远方,最后发现也不过是别人的他乡,你就算脑子里意淫自己可以通过旅行解决自我的困顿,却发现不是换一个地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于是,无数人扪心自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没有解决问题的人们就开始抨击远方,说远方都是狗屁,说高晓松的关于诗和远方的歌都是无病呻吟,甚至开始鄙视那些想要去远方的人,说他们都是惺惺作态。
人们逐渐忘记,自己曾经也是那个想去远方的人。
远方,其实是你的信念之一,是你在财富和精神双重追求之下的具象表现,在你经济独立后,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完整,是你人生的加分项。
既然是锦上添花,那就不是雪中送炭,那只是你的精神放逐,却不是你的治愈药方。
所谓的远方,并不是伪文青们朋友圈里的雷同的美景,不是高级酒店里的自拍和美食,更不是平淡无奇的旅途,和那些相似度极高的纪念品。
为了解决问题去远方,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作而已。
走了一圈,发现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
工作不顺心的发现工作丢了,不想结婚的发现被催得更紧了,欠债未还的发现欠的钱更多了,失恋的发现人家都已经找到新的对象了。
人们埋怨远方,埋怨梦想,埋怨那些本来只是加分项的事情。
却从未想过,解决问题,需要靠的是自己去做。
04
达到远方,是一种境界。
从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之后去了远方,领悟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一直往内探寻自我,不断自省,之后又回归本源,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但想要有这样的人生境界,说句实话,你需要一点资本,这点资本就是,你自己的经济独立,你自己没有问题。
每一个人,都像是一身武艺但却懵懂无知的孙悟空,看似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有通天彻地的才能,但无论怎么折腾,都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
如来,就是我们的生活。
所有我们的信念,都是无法抵达的远方,所有我们的非分之想,都说明我们的内心,依然有无能为力的地方。
去远方,无非是逃避自我,看似通过一时摆脱舒适圈来进行挑战,实则还如同在老地方,过着自我作死的日子。
很多人,总是以自我感动的名义,来生活,也有一些人,用自我欺骗的方式来放松警惕。
但生活却如佛祖洞察一切,他知道我们是什么货色,他不言不语,只轻轻手一挥,给我们生活的教训。
曾经幼稚,我们称之为年少轻狂,现在莽撞,我们称之为初生牛犊,后来放弃,我们称之为随遇而安。
人呐,最擅长做的,就是用一系列或华丽或淡泊的词语,来安慰自己兜兜转转一圈之后的徒劳无功。
有人说,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失败。
可我说,不做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作死的。
每个人的善,来源于和这个世界那些恶意的对抗,而每个人的恶,却是与生俱来想要与自己方便和利益。
矛盾和冲突时刻上演在这个世界,世界的真相也并非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够知晓,但光靠想当然和去远方,没有办法成为那个你所想的自己。
条条大道通罗马,有人就生在罗马,这就是世界最大的不公平。
你可以不满,你可以埋怨,但你唯一能做的,不是逞一时嘴快,而是你去到罗马,和那些曾经不满的人平起平坐,这才是你真正需要抵达的远方。
与其把希望和精力都放在那些心里总想去的虚幻,不如好好守护当下你的所得,让那份对未来的希冀,成为你恪守自我和对生活的执着。
对抗不完美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世界握手言和。
与自我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不作,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