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也许是因为无聊,也许是对于现实的不满,最近在尝试冥想,试着回归自己身体,看清自己存在的本质意义。
一个人独处久了,就容易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就会时常问自己: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会不自觉的思考:独处与主动融入关系,哪一个更符合当下的状态。
推荐大家读一本书《叔本华的治疗》,读完你会发现,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抽象,生命的意义不在哲学的高台上,而是在人与人之间,在关系之中。
从过往的经验中,很多人会认为探寻人生的意义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属于哲学思考的范畴,独处之下的无聊思考,仅仅是自身存在对于当下所处环境的主观反应。
真正的独处能力,并非逃避人群的孤僻,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与对自我存在的确认。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安然地与自己相处,他才具备了与他人建立舒适而深刻关系的基础。独处与连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指向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02
你是否都曾在喧闹的人群中感到彻骨的孤独,又在万籁俱寂的独处时感受到内心的充盈?这种矛盾恰恰揭示了独处的复杂性。
这种感觉应该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每个人应对孤独的方式都是各有不同,孤独不仅仅是从字面去理解无人陪伴,还有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无人理解和共鸣。
为什么推荐大家去读《叔本华的治疗》?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从人性角度来说,我们很难与自己自洽,与环境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最终都会回归到与自己关系的自洽中来。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它让秉持悲观孤独哲学的叔本华(通过角色菲利普)进入一个强调连接与坦诚的心理学团体。这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独处”与“共处”的宏大实验。
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书中的智慧,将独处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更有深度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也觉得是这么一回事,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03
那就来聊聊关于独处这件事。
我今年36了,一个人在外拼搏,老婆孩子不在身边,算得上是每天有大量的独处时间,所以我可能会比你更需要去思考有关独处这个问题。
其实说到底,独处其实就是一个自我逻辑自洽的必要过程。从现实角度讲,独处这种物理状态是无法改变的,不管将自己融入到何种关系中去,喧嚣过去一定是更深沉的孤独。
如何探究独处状态下的魅力,才是理解孤独的最有效途径。拥抱存在的孤独,成为自己的栖息地,其实才是更好的解决之法。
比如说,很多人佩服我生活比较自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每天坚持锻炼,坚持阅读,坚持写作等等。其实这些就是我独处的一种方式,是我在工作之余,与自己生活自洽的方式。
如果因为孤独,选择刻意与人聚会,看视频,追剧,那么孤独就像是沼泽的泥潭,越挣扎越深入,最后无法自拔。
独处是自我认知的必经之路,是摆脱“他人目光”监狱的钥匙。
叔本华认为,大多数人活在“他人意见”的牢笼里,追求虚荣和浮华,这是痛苦的重要来源。独处让我们有机会审视:我究竟是谁?我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社会或他人期望我成为什么。
当你尽力想要融入别人的圈子,你看到的只是别人的意见,只是别人眼里的虚华,其实都是现实世界的魑魅魍魉,跟自己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欧文·亚隆提出的“存在性孤独”——作为个体与他人、与世界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是无法被消除的。健康的独处,正是学习与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和平共处,而不是恐慌地试图用无效社交来填满它。
独处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空间让我们“整理内心的房间”。当我们不再将自我价值寄托于外部认可,我们便获得了真正的内在自由和稳定感。这种魅力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自成体系”。
独处是创造力和精神成长的沃土。
书中菲利普对哲学、文学的深刻理解,正源于长期孤独的沉思。独处时,我们与自己的思想、情感深度对话,灵感得以孕育,内心世界得以丰富。
一个无法独处的人,其精神世界往往是贫瘠的。独处时的阅读、思考、艺术创作,都是在用精神的养料浇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趣、更丰盈的个体。
04
当然,不是要宣扬每个人都要向内独处而舍弃向外链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
健康的独处不会导向隔绝,反而为高质量的连接铺平道路。因为它让我们带着完整的自我,而非饥渴的匮乏去与人相遇。
叔本华讲过一个著名的“刺猬困境”:天冷时刺猬需要靠近取暖,但靠得太近又会刺痛彼此。人际关系亦然。一个能独处的人,如同能自己保持温暖的刺猬,他接近他人是出于欣赏与分享,而非单纯的取暖需求。这种连接更从容、更安全。
《叔本华的治疗》的核心场景——心理治疗团体——展示了深刻的连接如何发生。它要求成员放下伪装(人格面具),坦诚自己的脆弱、恐惧和欲望(阴影)。这种深刻的自我暴露,只有在个体具备一定的自我承受力(即独处能力)时才能发生,否则会因无法承受他人的反馈而崩溃。
当我们内心丰盈,我们便不再将他人视为消除自身孤独的工具。我们能够真正地“看见”对方,倾听对方的故事,接纳对方的不完美。这种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非“我与它”的利用关系。
05
于孤独深处,见天地众生
独处与连接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叔本华的治疗》的视角,我们看到,勇敢地潜入孤独的深渊,正视存在的孤独,我们反而能获得与他人真诚相遇的勇气和智慧。
学会独处是一场伟大的个人修行。
它让我们从依赖外部喧嚣转向构建内在秩序。当我们能够安然地做自己的伴侣,我们便能以更完整、更真实的样子走向他人,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享受深刻连接的温暖。这或许就是亚隆试图告诉我们:
我们独自一人航行于生命的海洋,但看见远方也有灯火,知道彼此都在各自的船上,这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安慰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