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成为了我们这一个年龄阶层的人茶前饭后讨论的余资,那就是“补生”,咋一看还不明白是啥,回头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补生大概意思说的是35岁以后还没有完成生育任务的人到后来再生育的,也就是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胎以后,几百万婴儿突然增多降临的现象,身边不少朋友就是这样的,也就集中在75后到80初的育龄夫妇之间,总的说来二胎政策的放开,给他们本是平静的生活带来不少欢声笑语,也改变着他们以前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以前更多的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现在变得更加家庭化。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行后,近两年我国二孩占新出生人口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正在持续释放出来。中国15—49岁育龄妇女规模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从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约为1500—1800万之间波动。除了育龄妇女规模,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结婚情况等也会产生影响,2015年的数据显示,育龄妇女当中超过一半都在40岁以上。 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约为1063万,同比下降7%。近三年来,平均的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根据国家人流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透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新生人口约1500-1600万之间,然而2017年新生人口则为1723万,也就是一年间,新生人口就减少至少100万以上,到了2019年竟然是1465万。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二孩出生数量继续增加,占比超过50%。2017年是我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第一年。受政策效应影响,2016年二孩出生数量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平均水平,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在上述因素影响下,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总的来看,“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二孩出生人数的明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新书发布会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梁建章18年4月在北京举行,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财讯传媒总裁戴小京等出席了发布会。梁建章表示,“对一个国家而言,假定制度与技术条件等不变,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将成为决定经济创新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国家竞争,将主要在激烈竞争的创新领域展开。相比而言,人口大国更易获得规模庞大的市场和人才储备,从而在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该书另一作者黄文政在演讲提到,人口规模的变化相对缓慢,导致该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也缺乏充分讨论。他认为,人口规模效应非常重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充足的年轻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但是,未来的趋势很明显,中国生育率已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未来30年,中国人口规模较大的优势基本还在,在国家竞争中,需要从短跑冲刺状态转变为需要耐力持久的长跑。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不太容易被人们察觉,但人口转变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表示:“人口作为基础和长远的变量,要求决策者制定政策时必须有宏大的格局和眼光。”看完此书,深有体会,几点印象深刻分享如下:
一、鼓励生育势在必行。为了应对低生育率这一难题,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鼓励人们生育,我们在这里简单列举一二。在欧洲,大多数国家采取了慷慨的鼓励生育政策。在英国,大多数有了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每周可以领到20.5英镑的补贴,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星期再增加13.5英镑,一直持续到二十岁。而对于低收入家庭,第一个孩子每周发放122.5英镑。超过两个孩子的低收入家庭,每周可以领到210英镑的补贴。而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采取了直接给予现金补贴的方式来鼓励生育。再来看亚洲。对于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日本政府都会一次性给予奖金一百万日元。2013年,日本政府将鼓励生育的预算从94亿日元提高到140亿日元。此外,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面临低生育率问题的地区,都开始提高财政预算用以鼓励生育,但与欧洲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如何将生育率提高是一个普遍的难题。2000年中国的生育率大约是1.6,2015年低至1.3以下,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鼓励生育政策应当包含哪些方面:①财政支持。许多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支付给各个家庭的儿童抚养费标准,占GDP的1%~5%不等。这里有一个正相关关系:较高的补贴会带来较高的生育水平。②日托和教育支持。法国以其为学前儿童提供卓越的政府支持而闻名于世,政府不仅免费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幼儿园服务,2.5个月到3岁的孩子,可以被托管在政府提供的日托中心,该项公共服务也是免费的。目前其他国家也在学习欧洲国家的日托政策。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里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和日托中心费用较高,政府开设的又供不应求。小学和中学也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种种问题也加剧了大城市的低生育率。③给予产假福利。一般来说欧洲的怀孕福利是很慷慨的,英国带薪产假为39周,享受工资的90%;在德国,全薪产假时长为140天,之后雇主必须提供40%的工资,直至孩子一岁半,且在此期间雇主不能解雇母亲。④构建鼓励生育的文化。比如法国政府会颁发金质奖章给生育超过八个孩子的母亲。此外,非婚生育在欧洲相当普遍,非婚生子女可享受与婚生子女待遇相同的补贴,这使得单身女性更容易抚养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育率。低结婚率是亚洲国家及地区生育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为非婚生育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是受到歧视的。
二、经济发展在于人。1.老龄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老龄化会阻碍一国的创新活力,但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的确不同,我们具体来看看:娱乐旅游业。娱乐业和旅游业涉及人类的精神需求。随着人们变得更加富裕,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消费趋于饱和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用在娱乐消费和旅游活动上。而老年人有自由时间来从事这些活动。因此即使人口已经老龄化,旅游业和娱乐业的前景值得被看好。健康产业。老年人的寿命更长,也会花费更多的金钱来延长寿命,因此医疗保健行业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兴起。基因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医疗保健成为最具活力和创新的产业之一。金融业。金融业的本质是劳动产出的跨时间交易。孩子依靠父母和社会的财富长大,成人后以税收的形式偿还。政府从就业人群中收税,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和医疗保障。如果人口持续老龄化,政府将不得不降低养老福利来对抗日益增长的养老支出压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依靠储蓄或投资进行养老,从而导致老龄化社会的金融业更加繁荣。房地产行业。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住房需求,但人们通常会在30~45岁购买住房(结婚生子的需求),45岁之后(孩子长大离开父母),住房需求则会萎缩。中国的大城市由于具备更多创新和创业机会,住房需求将保持强劲的势头,但由于低生育率带来的年龄结构改变,这一需求会在2025年达到峰值,此后即陷入停滞。能源和大宗商品。中国的钢铁和铁矿石需求高峰已经过去,而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需求将会在2040~2070年达到高峰。此后随着人口增长进入停滞和老龄化阶段,商品价格也会随着需求下降而下降。一个国家的财富和竞争力将越来越依赖于创新。
三、关于人口和经济的几个问题。①低生育率与养老有何关系?低生育率带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后,政府养老支出会增加,政府基本会选择如下几个措施来应对:提高税收;减少老年人福利;延长退休年龄。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会详细阐述原因。②低生育率能减少失业吗?虽然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会增加劳动力供应,但也会创造更多需求,刺激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一个经济体向国际贸易开放,并且拥有灵活的市场,更多的人口不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相反,很多低生育率的国家失业率却很高(西班牙、俄罗斯等),这是由于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工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与人口过剩无关。
四、创新能力拉开国家差距。二十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了关于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模型:在一定条件下,一个规模更大的群体,可以使更多人从事研究和创新,从而驱动更快的技术进步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一模型中有几个假设条件,其中之一是自由市场经济,确保知识和商品可以被人们用来交易。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强化商品和知识的产权意识,从而使人们更有动力去创新科技和创办企业。早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欧的先进技术,并且吸引了大量移民。不久之后,美国不仅在人口上超过了西欧各国,并且从一个模仿者变成了技术创新的开拓者。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等发明家和企业家迅速引领了世界先进技术和商业组织的潮流。美国至今仍是领先世界的创新者和经济的超级大国,这与其人口规模的强大优势是分不开的。经济学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裕?当然,这与稳定的政府、产权保护、基础设施良好、金融体系健全、教育系统完善、贸易开放等因素都分不开,但笔者最终发现,让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拉开差距的要素,往往是创新能力。(1)学术理论;(2)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3)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4)内容创作:音乐、电影、游戏等。
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全球化也使得创新的回报比往常更为丰厚。然而,创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专利申请人的平均年龄正在增加,跨学科的概率正在减小,这意味着发明者越来越“老”,而且越来越专业。并且现在一个专利有两三个发明者也是常事。人类的知识就像一个巨人,正变得越来越大,后来者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难度系数与日俱增。而且创新通常是偶发性的,灵感可能会来自不同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时候。因此,一个好的发明家不仅要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还要与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展开良好的合作。同样的道理,成功的创业者也需要有多种多样的技能和工作经验。如何测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呢?从投入的角度看,测量创新的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支出和研究人员的数量;从输出角度看,这些指标主要包括专利的数量、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和学术出版物的数量。
五、如何促进创新?创新既然对经济发展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促进创新呢?在国家统一稳定,政府重视教育,金融业顺畅等等宏观前提下,推动创新的因素还有哪些?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想要获得成功,需具备四种要素:禀赋、需求、零部件产业以及竞争。作者认为,这些要素全都指向了人口。人口众多意味着庞大的人才储备库和规模巨大的本地市场,这就满足了禀赋和需求要素。巨大的市场既可以催生更加发达和完整的零部件产业,也可以培育更多的竞争者。
创新的三大人口因素:①规模效应。规模经济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要以人口数量作为支撑。随着专业化和分工的进行,每家公司可以专注于一项更具体的任务,因此会更加高效。对于创新来说,大国的规模优势更大。比如中国拥有最先进的高铁技术,是因为中国投入研发的人力物力要远超小国。这种规模优势在互联网行业更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互联网行业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最先吸引大量顾客的公司。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旅游品牌携程网可以雇佣5000位软件工程师来服务中国市场,相比之下,日本只有中国市场的十分之一。因此,大国才可能拥有本土的互联网公司。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巨头并没有像征服世界其他地方那样征服中国,是因为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比美国更为庞大的互联网市场。②聚集效应。除了人口规模,人口的地理分布也很重要。制造业的聚集效应是相关企业靠近的结果。比如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日本的汽车城名古屋。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则是创新人才聚集的效果。比如美国的硅谷等。大城市的企业更多,可以使人才与企业更好地匹配,人才的高流动性也降低了创业的成本。同样,大城市还可以提供更多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一起工作的机会,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只要规划合理,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还可以增长。③老龄化效应。为什么年龄对于一国的创新力如此重要?因为一般来说,认知速度(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在20岁后会迅速下降,而人最具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在30~40岁,因为在这个年龄段里,人们的经验较为丰富,而且精力依旧充沛,所以这也是创业的最佳年龄。作者梁建章就是在29岁时与其他三位联合创始人创办了携程网(另两位分别是33岁和36岁)。如果企业家相对年轻,他们会更勇于承担风险,更容易接受颠覆性的创意,因此创新更容易发生在年龄较年轻的体系当中。老龄化国家就会存在一种“阻挡效应”,即老一辈会阻碍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活力。年轻人数量较小,在企业中话语权不多,赋能的机会较少,晋升也较慢(因为高管层已被年长员工占据),因此他们很难进行创新和创业。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极富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人口的基本素质与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而人口众多正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势,因为科研人才和研发投入具备相应的规模,中国的科技发展才得以突飞猛进。当资源不再主导经济发展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医疗、旅游、金融、互联网和教育等行业发展迅猛。预计从2040年起,中国将遭受老龄化的快速冲击。如果尽快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培养利于生育的社会文化、推动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等等,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中心,把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取决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口,包括人口规模、地理聚集程度和人口年龄结构。中国人聪明、勤劳、语言相同、尊师重教、追求世俗成功。如果中国能维持世界20%的人口,在市场规模和人才数量上保持绝对优势,在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下,中国的科学技术仍会快速进步,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的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