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阿城的文笔许久,可是当真正打开成名作,并花上时间看完阿城这本小说的时候,还是会由衷地感叹:老天爷赏饭的文字水平真不是一般人能跨过的门槛。
棋王:为棋不为生,方能保持初心不变质
棋王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天才棋手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同时战胜众多高手。
棋王很惨,惨在它生活在那个年代,空有一身安身立命的天赋却无奈跟随时代潮流而走。母亲希望他好好读书,下棋只能作为兴趣,万不可靠此吃饭,但是却在临终前竭尽全力给棋王做了一盘无字棋子。棋王视为珍宝,并随身携带。并在同时战胜众多高手,全身筋疲力竭时还在挂念母亲留给她的无字棋。
棋王也很幸运,爱棋之人遇到了懂棋老头,只不过老头也是捡垃圾为生,年少与年老,在棋艺上成为了忘年交。这是爱棋人之幸,但是现实也让老头传递出核心要义:为棋不为生,方能保持初心不变质。
棋王的一生都在通过纯粹的热爱去挑战世间的名利,通过一种近乎于痴迷的状态践行着自己对于象棋的热爱,所到之处,便要和最厉害的人杀两盘,直到杀到对手认输;本来有机会去参加比赛,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前往,但是不图名利,直接挑战前三甲。
不图名利,不要名次,只想和你们下一盘,讨教一下。
这样纯粹的热爱,在任何一个年代的世间都非常罕见,更何况在那个年代。
树王:原始的良知对阵时代的愚蠢
树王的形象非常突出,接近于要从字里行间跳出来演绎给读者看一样。
树王因罪改造,手艺好,人称树王。被派遣下乡改造的学生是一股新鲜力量,见不得村子里竟然有巨大的树木阻挡,扣上帽子为四旧,要革命,革掉传统。
树王出手保护老树,疑惑为何要砍掉自然产生的老树,碍着什么了?
学生对立,强行砍树。
树王最终被支书抢行压制,老树被砍,树王也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去。
在意大利版的序言说,阿城这样自我评价这部短篇:
《树王》里潜在的是蒙昧的良知,不是科学的,是原始的,但它面对的不是科学,而是愚蠢,这就使得双方都走向失败。愚蠢没有良知,所以良知即使是蒙昧的,对于中国,也是有价值的。
孩子王:抄不出来的独立思考
孩子王描写得最有情感,一个高中文化的知青去教初三的学生,却发现班上孩子的水平和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便放弃传统的红色教学,开始从一个字一句话基础教导孩子,最用心的孩子王福因为努力和打赌和知青老师产生了一系列故事。
最终他写下了关于父亲的描写:“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啦。我想,父亲就有了力气。”
在发现政治正确却在违背教育学生之道时,知青选择了违背政治正确的做法。告诉学生们正确的做法,传授给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及在和王福打赌时说的,所有的事情肯定都是先发生,后写作,这不必争,你得记住。
在单一颜色散播时代时,还有人回归常识去教育学生,这是勇敢的个体,也是时代的黑暗。
在黑暗中搏斗的闪光可能最终还是被掐灭,但是它传递给了下一个个体试图燃烧的希望。
抄不出来的独立思考,红色也画不出来世界的七彩缤纷。
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这三部短篇小说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现象,谈不上怪异和好坏,但是却足够能看出每个时代散发出来的希望,哪怕真的只有一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