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嘉年华”活动后,今天孩子返校半天,正式开始放暑假。
总觉得自己进入30岁后,时间过得非常快。尤其是孩子上学,从周一的“收”,盼到周五晚上的“放”,一周一周,不知不觉。
我算是不焦虑的家长,平时不爱跟老师和家长交流,但是我对孩子的情况是了解的,没有过分关注她的学习,她对自己的成绩也没有具体的概念。
一年级的孩子,我总想着,不给她太多压力,这个年纪,不就是该玩儿吗?平时没有布置额外的练习,完成老师的作业后,时间基本都是给她自由安排的。
但是我自己平时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总感觉女儿的课堂吸收效果不是很理想,不知道跟她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有关?
回想自己念书的时候,有个优点就是课堂的吸收效果好,一般课上老师讲的,我已经能记住至少百分之九十,课后只需稍加复习,基本都是班级传阅的模版。
反观女儿每次的听写本,其实我也挺失望的。
今天临时回家,看到学校发的家庭报告书,看到班主任的评语,肯定女儿的同时,指出学习是她的薄弱之处,我相信老师是说出了心里话,这一句也说到了我心上,我不意外,但是我觉得做妈妈的我有责任。
我知道孩子的水平在班里差不多中等,没有到垫底的份儿,但是,哪有家长盼着孩子垫底不盼他好的,不跟别人比,至少得发挥自己的水平,女儿在学习上用的心真的太少了,我首先要检讨自己。
虽然有意识让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每天及时的复习预习,做得并不好,有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补上,导致了漏洞越来越大。
现在的孩子,学习的内容,不管是广度和深度上,都和以前不一样。老师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学习的诀窍,无他,唯手熟尔。”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有限也不复杂,的确没什么诀窍,女儿的问题还是基础不牢。
之前朋友跟我说过,我自己爱读书,也应该去影响孩子,当然,有些亲子教育说,家长空闲就捧着书,孩子看到了也会被感染,这一点对女儿似乎效果不大,她仅仅会问我这书好看不好看,然后就自己去玩了。
我在想,我也该计划一下共读时光,不能总随着她,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阅读在整个学习生涯至关重要,她现在阅读理解模块薄弱,也是跟平时阅读量少有关系。
至于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琢磨实践吧,我也不是学霸,我觉得自己也不太会学习,要不然当年的历史也不至于总是一团浆糊了。
谈不上望女成凤,也不是怕输在起跑线上,只是想说,凡事要先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这句话不仅对女儿说,也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