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碑》,又称魏侍中黄钺大师录尚书事文懿公高公碑。
此碑同《高肃碑》、《高翻碑》合称“磁州三高”。从明清以来,磁州有三高之说。这三高不是指地方上有名望不做官的人而言,是特指我国东魏、北齐时代高氏家族中的三名成员。据《增补校碑随笔》“侍中黄镇太尉录尚书事高翻”条目中解:“高翻、高盛,与北齐兰陵王高肃碑通称磁州三高”。
《高盛碑》于光绪廿五年(1899) 出于磁县,仅存额及碑之上半。民国三年高世异刻跋于左侧,云:盆生之名,魏志无征,观其学行,梗槃要自,彪炳一时。惜乎碑残文断,不足以补史缺而广宗(上直下心)也。甲寅立秋日宗胄世异识于磁署。其称宗胄,世异亦高姓也。历来著录家未言明损泐情形,曾见未刻跋本,存字与跋后本无异。
东魏高盛碑全称《侍中黄钺大师录尚书事文懿公高盛碑》,篆额为《魏侍中黄钺大师录尚书事文懿高公碑》。东魏太平三年536)五月刻。楷书。30行,行25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直隶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出土。碑存上半,左下角缺。
民国三年高世异刻跋于左侧,云:盆生之名,魏志无征,观其学行,梗槃要自,彪炳一时。惜乎碑残文断,不足以补史缺而广宗(上直下心)也。甲寅立秋日宗胄世异识于磁署。其称宗胄,世异亦高姓也。历来著录家未言明损泐情形,曾见未刻跋本,存字与跋后本无异。
高盛墓在磁县城南李家庄,高欢义平陵南偏西,封土早已平,其神道均有墓碑和石虎、石羊等石刻,高盛碑倒卧在清御道之西,清光绪二十年运到县民教馆。高盛在《北齐书》有传,盛是欢“从叔祖也”。神武起兵信都,以盛为中军大都督,封广平郡公,历司徒、太尉,天平三年薨于位,赠假黄钺、太尉太师录尚书事。”在宋《金石录》和近人著《增补校碑随笔》、《善本碑贴录》、碑下残,篆额四行阳文:“魏侍中黄钺太师录尚书事文懿高公碑”16字。
此碑笔画挺拔,结字工稳,格局极为宽博,气势甚为宏大,无小家之气,尚存有某些隶书笔意。个别字尚沿袭篆字写法,可谓笔画劲练、结字洞达,在北碑中别具一格。唐代褚遂良《伊阙佛龛记》等碑刻或受其影响。
目前,此碑不知下落。有拓片流传,天津古籍书店有印本。
来自百度百科和微明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