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到一个人生活的体验。他说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认识他的人,就连同事也在一个个离开。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买衣服一个人,出去走走也是一个人。他说他已经习惯了。
我想起了这些年一个人的时光。
上大学那一年是我真正离开父母的时候。记得安排好一切后,父母坐车离开,我看着他们的车一点点向前直到消失,眼泪就开始打转,强忍着回宿舍,那一晚还是没忍住,偷偷的在被子里哭。那是人生第一次真正的住校,开始自己生活。
毕业后回来工作,一个人在外面住的那半年,每晚都没有睡好,一点响声都会惊醒,开灯睡觉成了毕业后这些年的习惯。尽管后来和亲戚住在一起,尽管也有几个闺蜜好友就在一座城市,但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或是走路时心里总会生出一种孤独的悲凉。在这里,我始终是一个外人,没有归属感。每天就是上班下班按部就班的做一些事,但是生活不该只是这么单调和枯燥。
回家工作后,回到了这个从小长大和生活的地方,周围都是熟悉的环境,心里似乎踏实了。于是开始想着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一个人看有趣的电影,一个人去发现美食,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看书。我想,不管这些事有没有人和我一起做但我一定要做。生活是自己的,如果因为没有人一起我就放弃,那我还是辜负了生活本身。
但是睡觉开灯仍旧是改不了的习惯。
这几年我发在朋友圈最多的状态是“不负分离,不负成长”。每次都和父母说,我很好,真的很好。时间久了,我也以为自己真的很好。后来有几次从梦里惊醒,那种黑夜的恐惧在梦里清醒的告诉我一个基本事实:原来内心深处是害怕的,害怕种种的未知,像是在看不到岸边的大海中漂浮着,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停靠。
原来即使我有了一个人独处的能力,我也还是害怕。我想到了还没上学的小时候开始独自一个人睡一间房,那时候每晚都要缠着妈妈说一些话才可以睡觉。我可以一个人做很多事,可我害怕一个人,仅仅是害怕一个人这种对未知不能掌控的害怕。
也许真的是一个人生活久了,对周围的事和人都有了一种疏离的态度。开心不会大笑,伤心也不会痛哭。就像武志红在《巨婴国》里写到:我们这类人,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的确如此,我相信我的每一个同事对我的评价都会说,她挺好的。可我很难真的去关心一个人,即使是最亲的家人也是如此。幸好早早发现这个问题,这两年努力的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和爱,只不过总是很慢。
一个人久了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孤岛上,没有人陪你看日出和日落,没有人看到你如何聪明巧妙的建造一间小屋,没有人知道你是怎样把一日三餐做的不错,没有人去关心你是如何在这座孤岛上战胜危险活下去。所有快乐和悲伤的情绪都要自己一点点咽下去,冷暖自知,一点不假。
但一个人生活的我们是热爱生活的。我相信我们比任何人都更愿意拥抱早晨温暖的太阳,比任何人都能懂得夜空中闪亮的星星所带来的思念,比任何人更能体会山间的清风和潺潺的溪流,比任何人都珍惜与父母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因为爱他们,爱自己,更愿意把生活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不是辜负了生命本身活着的意义。
一个人有时很好,有时也真的不好。好与不好间或许就是我们要参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