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想知道人到中年除了油腻,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于是,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日程。从一开始的只是写下每天做了什么,到后来的详细记录每一个小时都做了什么,我的每一天逐渐清晰起来。
六点到八点,起床,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有时7点半上,有时七点五十)
八点到十二点,不是在上课,就是批作业、看书。
十二点到十三点二十,是最幸福的午餐午休时光,因为有我爱的小说佐餐,这一段总是过得很快。年龄大了,中午必须眯一会儿,哪怕十分钟,也足够我精神了。
十三点半到十五点,通常有各种会,集体会、小组会、交流会。我一般在下午备课,此时我喜欢听着各种音乐,脑洞会有很多。
十五点到十六点,这段时间容易浪费,因为接近下班,人就有些懈怠。能否找点不需要集中精神,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活儿呢?
十六点到十七点,下班路上听各种书。这是脑洞的源头,有效地解决了路途的漫长与无聊。
十七点到十九点,此时大脑疲惫、胃口打开,于是边吃边刷小说、刷微信、刷微博,成为我最放松的时光。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一般是交给儿子的,陪上课、陪练琴、陪写作业。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完成写作任务,坚持日更已经二十一天。
以上,就是我的周一到周五。每周只要按时完成,我就过得很舒心,最怕突然有外出任务,破坏我的日程,强迫症对完不成当天的任务会感觉很痛苦。
那么,写了108天,我的生命有没有变化呢?
1、 改掉了在工作时间刷手机(走神、闲聊)的毛病。
这使我的工作效率高了很多,终于不用再把工作带回家了。看上去没什么,对于我来说却是巨大的变化。记得刚上班时,就有人和我说过,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做到,造成分心的事情实在太多。现在,只要我一记录下时间,就不由自主地专注起来,效率自然高了。
2、 我终于能够早起了。
30多年的睡懒觉的习惯,终于被纠正了,闹铃也不用被迫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了。那么早起,是什么感觉?早起,时间就充裕,不会有迟到的焦心;早起,就可以躲开人流,放松地听书;早起,还可以看到朝阳初升的美景,让一天保持好心情。万事开头难,起得早了,好像就有了战胜一切的勇气。
3、 我的生活终于规律起来了。
由上文的清单可知,我的生活每天都是规律的。从前,我总认为这样的人生没有趣很单调,可是当我过上规律的生活,才发现了更多的意义。因为每天的时间大致相同,我对自己某时某刻该做什么一清二楚,不会有太多意外,就意味着这一天我又没有虚度。当发现自己步入中年后,这样的规律的生活是能给我安慰的,我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我就不会在夜晚悔恨。我睡得着,吃得饱,我才有力气应付熵增的人生。
还有没有别的可能,且听下回分解!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