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很难想象,如此雄豪自放,大气磅礴的《大风歌》竟是由一个布衣出身,未受文化教育的“文盲”老汉慷慨著成。刘邦这位草根皇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大体领略刘邦的传奇一生。
豁达大度 自称沛公
刘邦祖上来自魏国,是晋国大夫士会的后代。刘邦这一代已成为平民,出身农家,潇洒是挺潇洒,但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因为人洒脱,在一次酒宴中被吕公看上了,便把女儿吕雉许给刘邦了,他啥也没做就讨到了一位老婆,而且这位吕氏还成为了有史记上第一位皇后。
后来,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因他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自陈胜起义之后,攻占沛县,刘邦出了这深山老林,在众人荐举下自立沛公。刘邦便顺从民意,在沛县起兵,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刘邦起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就在这个时期,刘邦遇见了一个使他以后能当上皇帝的重要人物-----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张良。两人相见恨晚,张良投奔刘邦。
刘项合兵 还定三秦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和项羽。他们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刘邦见他们势大,便投奔项梁,成为了项梁集团中的一位大将。
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为帅,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即成阳,今山东菏泽市东),然后追击秦军至濮阳东,再次大破秦军。
项梁死后,刘邦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
之后沛公西征,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夺得关中,得意的很,自居“关中王”,经过樊哙、张良层层劝说,才清醒起来。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此时,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于是就上演了一场广为流传的鸿门宴。
鸿门宴之后,刘邦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之争 君临天下
自古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当时巴蜀一带十分的落伍,刘邦对项羽封自己统治巴蜀及其不满。于是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在一再失败之后,逐渐转为优势。
公元前202年1月,垓下之战,刘邦采用韩信之计,四面楚歌,军心瓦解,项羽乌江自刎。
就这样刘邦赢得了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小混混,刘邦靠什么获得了天子之位?刘邦曾自己回答道: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凭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夺得天下。
将星陨落 高祖还乡
为了稳定王权,刘拜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他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为讨伐英布叛乱时,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返回沛县,他踏上了自己就别重逢的故土。
重回故土的刘邦,已是壮士暮年,身经百战,心里升起无限的感慨,于是吟唱起那首豪气悲凉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回望汉高祖这一生,从布衣变成了将领,从将领变成了皇帝,创造了第一个历史上从草根变为天子的奇迹,看似偶然实则定有必然,他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横旷千古。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
八(10)班
胡 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