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姜平的《风光之道》是受一个小视频的影响才与我结缘的,那么这本先锋影像编著的《摄影轻松入门一本就够》却是我没受任何影响而选择的。
总评,还不错。
这个评语不仅来自于该书是一本理论+实践的书,能让我在欣赏美图的过程中,也理解了它拍摄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语言既深刻又风趣,还让我随时都能读出来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说它是一本人生哲理书也末尚不可。
一、摄影人要具备的5个摄影理念:
(一)主题要明确
主体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是摄影师希望通过画面表达呈现给观众的核心。照片是否有主题或者其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判断摄影作品价值的关键。美的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要使观者感觉到画面之美,更应当有内涵,即“画里有话”。能够通过美的景色来表达摄影师的思想,抒发情怀,从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每拍一张图片,我都会想面对这个场景,我要表达什么?用什么角度、手段才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达好。做人又何尚不是如此呢?)。
(二)态度要认真
除了拍摄技术、拍摄思想外,我们还需要做到端正态度,认真拍摄。虽然现代摄影工具可以让我们可以随时把不喜欢的图片删掉,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拍一张就要确认一张,并且这一张就是我们最初想要的,而不是随便拍摄的。(这个理念跟我一致。每拍,都要想我这一张图片怎么拍才能最美,尽管很多时候拍下来的图片并非自己所想,但对于当时来说,自己已经尽力了)。
(三)要有发现美的能力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郑板桥曾用“眼中之行”“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概括他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思维的三个阶段,其实绘画与摄影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摄影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美的发现和感知、美的提炼和酝酿、美的创造与加工。而“美的发现和感知。”靠眼力,也是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只有看到美才有可能拍到美。(反问自己,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我应该还是有点审美吧,因为我会关注视角、关注色彩、关注构图、关注·····)
(四)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一部优秀作品里面,都会有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思想。所以在我们进行拍照时,所要想的也是要找到自己的视角和思想。(给自己一个鼓励: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好好修行,努力!)
(五)好镜头≠好图片
在摄影领域里,镜头的优劣不是决定照片质量的第一要素。(关于摄影器材,以我的个性,势必会买一个“好一点”的照相机供自己娱乐。可是,看了这本书的一下观点后,我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再考虑考虑)。
二、什么样的照片才算美?
(1)要曝光正确。一张照片的曝光度一定是能使图片层次清晰的。比如,为了使拍摄的场景有高调的感觉,可以适当的加大曝光量,使画面轻微过曝一点。而为了使画面体现低暗阴沉的感觉,则可以适当的减少曝光量,使画面轻微欠曝一点。
(2)构图完整。完美的构图是保证照片有形式美的重要手段。每一个摄影师都应该具有从客观的混乱表象中找出秩序,并利用摄影手段在画面中重组构成摄影画面的元素,最终使要表达的内容以较为美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能力。明白画面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道理。
(3)光影丰富。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没有光及由此产生的影,就没有摄影创作活动,也就没有照片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也就是说摄影作品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光,还必须要有丰富合理的影。
(4)画面整洁。摄影师减法的艺术。究其原因就是简洁的画面更有利于突出主体,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并直指主题。但简洁不等于简单。一幅优秀的照片中,往往会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各种元素,而主体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拍摄时要注意其他元素不能干扰到主体。
(5)有形式感。形式美在摄影中的运用通常是指将构图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通过组织提炼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视觉作品必须追求一定程度的形式美,因为美丽的事物与形态总能吸引人们的视线。
收获:好的照片一定要具有曝光正确、构图完整、光影丰富、画面整洁,有美感等几个特点。而要成就一张好的照片,一定要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和对待每一张照片都认真的态度,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大脑。
看看我的照片呢,任重而道远。不过所幸的是他的很多说法跟我的做法好多都不谋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