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您打开这篇文章,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简介奥野宜之,同志社大学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今天和大家分享书中的四方面的精华内容, 分别是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用购书清单指明购书、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这本书是08年出版的, 但是在读书方法上还采用的是用本子来记录想法, 确实有些过时, 不过我也给出了目前自己觉得还不错的解决方案来做补充也顺便会写最近读书的一些技巧。
<h6 align = "center">『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h1>
你可能碰到过这种情况: 在看电视, 跟朋友聊天, 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 读书的过程中, 工作的过程中突然有好多想法, 但是过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之前想的是什么....
如何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 需要马上记录下来, 别让想法仅仅出现一瞬间. 让做笔记的想法成为我们的好搭档. 我们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笔记中即可, 做好标签.
虽然书中记录笔记的方法有些已经过时. 我的做法是将读书笔记记录在云笔记中, 比如: 印象笔记或者为知笔记中. 这种笔记本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搜索, 方便寻找, 多平台使用等等.
用印象笔记管理自己的笔记, 印象笔记本就好比一个大型的储物柜, 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去思考我们当时的思考和笔记心得写在哪里了, 只要想回忆, 只要在这里找, 就一定能找到. 如果这里找不到, 那就是没有.
如何使笔记看起来很有条理:
- 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 就需要做好写读书笔记的想法, 可以参考笔记本里的书评,书中让自己颇有感触的部分,相关主题报道和过去的感想.
- 附上日期, 按照时间书写.每次写笔记都要记得加上日期. 方法很简单, 就是在标题的前面部分写上日期比如: 2017年5月1日 写成 20170501 这样的好处是整齐, 而且在印象笔记排序是自动排列.
<h6 align = "center">『用购书清单指明购书』</h1>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见这样情况, 想读书, 却不知道买什么书来读...
至少我是有过这样的感触的, 但是对于现在至少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书籍供自己阅读. 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要看下面的方法了.
- 制作自己的读书清单.
- 改变做法, 不要在书店漫无目的地选书, 要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积累.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列出自己日常生活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日常生活中如何收集呢? 报纸, 杂志, 书籍, 电视, 甚至是朋友圈
- 通过"枢纽书"来找书. 这招我一直在用, 非常有效.
方法也很简单, 先读一本别人推荐的书籍或者找一本评分很高的书籍来阅读(小说除外哈, 我没读小说, 不清楚), 其实书籍中会推荐作者觉得不错的书籍, 这样我们就又有了很多书单, 再次进行辐射,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书籍可供自己阅读.
<h6 align = "center">『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h1>
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 为了精炼而深刻的读书笔记, 你应该在读完一本书以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 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 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如何能更短的时间来阅读?
想更有效率的骑自行车, 就要掌握窍门, 根据路面的倾斜度, 更换大小不同的齿轮. 读书的时候也一样, 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速齿轮认真品读. 而在较容易部分, 就换上高速齿轮快速浏览.
思想输出? 那都需要输出些什么内容呢?
自由调节读书节奏, 可速读
一边确认重点, 一边阅读
书中的内容清晰地留在记忆和笔记中
重视自己的感受
写读书笔记的时候, 要写自己的感受, 不要写一些外来的想法.
并且为了更有效率的写出读书笔记, 在读书的时候, 我们就要对书中有感触的部分做做一些简单的标记.
摘评式读书法: 可以先摘抄书中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部分, 然后写下自己对这段文字的感想.
比如:
○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
☆作者说, 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 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 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 真是不容易.
<h6 align = "center">『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h1>
如果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 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 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 在不同的时间去同一个场所拍照, 拍出来的照片都会有所不同, 而过一段时间再去看这些照片,对那个场所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我还要说一下, 我们的目的就是更好的磨练出原创思考. 我们需要想办法深刻吸收书中的内容, 这样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div align = "center">en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