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七年(271年)
这些天,父亲总是愁眉不展,家中气氛也日趋压抑
据说,是父亲被任命至长安镇守
远离朝政,并非好事,也难怪父亲如此焦虑
一日,父亲兴冲冲地找到我和小妹
希望我们其中一人嫁给当朝太子,借此婚事,搁置出镇计划
“父亲,小妹年龄尚小,无法承担此事,还是我去吧。”
“南风啊,你生性顽劣,为父只怕你不适合那深宫大院............罢了,也唯有如此了。”
最终
在杨皇后与荀勖荀大人的推荐下
陛下同意这门婚事
泰始八年(272年)
太子司马衷,懦弱愚钝,在我看来,他不过是投了个好胎
你以为,我看不出你眼里的厌恶和畏惧吗
身为太子,居然畏惧我一个妇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妻子
当真可笑
可能是对我过于畏惧,太子又陆续娶了其他几个嫔妃
一日,那不知死活的女人,居然顶撞我
“来人,拖下去,杖责二十!”
“娘娘饶命,我已有身孕,这是太子的孩子。”
“拖下去!”
已有身孕?
我当然知道
不过
太子的长子只能是我的孩子
这件事令陛下大怒,将我囚于金镛城
期间,杨皇后经常劝诫我,真是多管闲事
听说是杨皇后与众大臣四处奔走,陛下才将我放出,保住我太子妃之位
其他人为我奔走,我信
但是杨皇后,若不是她向陛下进谗言,陛下岂会如此愤怒
此事,我记下了
永熙元年(290年)
太子登基,我也如愿成为皇后
不够,不够
皇后之位也只是个摆设
若能如男子一般总领朝政,便不枉此生
不过,杨骏却多次阻挠于我
太傅杨骏是杨皇后的父亲,杨骏把持朝政,杨皇后总领后宫,真是碍眼
杨皇后,不,现在是杨太后
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永熙元年(290年)
“娘娘万安”
阶下之人是殿中中郎李肇、孟观和寺人监董猛,此三人是我的心腹
“李肇,联络汝南王、楚王,要他们领兵讨伐杨骏”
“娘娘三思,诸王入朝,只怕是引狼入室”
“本宫自有安排,你只管照做就是”
“.............遵命”
楚王司马玮领兵入朝,杨骏那书呆子果然不敢阻止
随后,我又指使司马衷下诏,诬陷杨骏谋反
命东安公司马繇领四百人讨伐杨骏,司马玮驻屯司马门
此战,必将整个杨氏集团碾碎
“回禀娘娘,杨骏于家中被杀,卫将军杨姚、太子太保杨济等皆被下狱。”
“皆夷三族。另外,太后那边可有动静?”
“太后曾想设法营救杨骏。”
“可有证据?”
“太后曾在布帛中写,救太傅者有赏。”
“很好,终究还是露出了破绽。”
于是,我代陛下下诏:太后一同谋反,贬为庶人,徙于金墉城
太后被囚于金墉城时,我不时去看她,就如同昔日她多次来金墉城劝诫我一般
不知为何,她看我的眼神并无多少愤怒,而是怜悯
令人不悦的眼神,应该尽早消失
至此,外戚杨氏,已然不存
此番借助外力甚多,司马氏也有多人留在朝堂担任要职
司马亮为太宰,司马玮为卫将军,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
这三人,便是我最后的阻碍
若这三人铁板一块,我自然再无出头之日
可惜,三人各怀鬼胎
司马繇专权擅势,大肆赏罚,此乃取祸之道
司马玮眼高手低,可稍加利用
司马亮大肆封官,已失人心
不久后,司马亮便将司马繇贬官流放
随后,我矫诏令司马玮诛杀司马亮
那呆子果然中计,领兵将司马亮杀死
现在,只剩下司马玮,这厮兵强马壮,要对付他,恐非易事
“娘娘,张大人求见”
太子少傅张华,博览群书,据说当年阮籍亦叹其有王佐之才
“快快有请”
“娘娘,如今司马繇被流放,司马亮已死,那司马玮,娘娘待如何?”
“司马玮兵马颇多,只可徐徐图之。”
“无须如此,娘娘大可对外宣称,司马玮矫诏诛杀司马亮,如此其部下必然四散。”
“就依先生所言”
不出张华所料,司马玮兵马四散,再无威胁,不久便被杀
朝堂之上,再无阻碍
我,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命贾模为散骑常侍,加侍中,张华为侍中、中书监,裴頠为侍中。”
此后,朝中大小事务皆由这三人负责
元康九年(299年)
当年,武帝将我囚禁于金镛城
此后我不再针对怀孕的其他嫔妃
司马衷便与姬妾生下司马遹,也就是当今太子
如今尘埃落定
此事,也该清算了
我令人灌醉司马遹,使其在酒醉中写下谋反字样
最终,太子被废
今后的天下,是我贾家的
元康十年(300年)
“娘娘,大事不好!”
“何事惊慌?”
“宫中有人以太子蒙冤为由,配合民间怨恨,意图发动政变!”
“什么!?怎会如此,这该如何是好?”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事态已超出掌控
“娘娘,我有一计。”
“赵王有何良策?”
“既然反贼以太子为中心,只要太子一死,他们自当散去。”
慌乱之中,我便依赵王司马伦之计,命人毒杀太子
却不想,这一步棋,是我最后的一步
太子死后,司马伦以谋害太子之名,将我贬为庶人
司马伦性格残暴,这一番入朝,只怕是腥风血雨
呵,我也没资格说他
最后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杯酒
如此也好
我,贾南风,终究是站到了那个位置
不过,尚差一步
或许后世,会有一个女子,真正坐在那把椅子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