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儿子想学FLASH了。星期六去图书馆借来一本FLASH自学教程,星期天研究了半天功夫,一会儿翻教程,一会儿电脑上实践,研究出了两个小动画:一个由远及近弹跳的小球,一个沿直线滚落的车轮。然后招呼我来欣赏,还饶有兴趣的给我讲起帧、图层的概念,曲线路径的画法。我仔细的倾听,赞许的点头,然后又提出了我的疑问:如果那弹跳的小球和滚落的车轮遇到一块挡路的石头,它们该怎么运动?他说应该再加一个运动引导层,具体的下一周再研究。我真惊讶于一个未满九周岁孩子的自学能力!我对他的成果表示大加赞赏,他也兴致勃勃想继续自学下去。
小孩子取得点小成就,可能总想获得亲人们的肯定吧!于是,晚上视频时,儿子把他的作品通过QQ传给了他亲爱的爷爷,这一传不得了了,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爷爷不停地说:这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个球滚来滚去?这么简单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做的?于是,儿子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样,兴趣骤减!坐在卫生间泡脚的时候,还闷闷不乐,兴趣索然。幸好我及时解释,又表示了虚心向他学习和与他共同研究的迫切愿望,他才又恢复了快乐!
其实,所有的孩子生来都具有好奇心,只要恰当的引导,都会发展成兴趣,在兴趣中成长,在兴趣中进步。但不幸的是,很多兴趣,却被家长,被亲近的人,甚至被老师扼杀了。
前几天,我一要好的同事,给我讲了一件发生在她儿子身上的事情:老师要求看图写作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其中有一幅图是一小猴子想吃树上的桃子,却够不着,于是同事的孩子写道:如果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出“引桃力”,把桃子吸引下来。我想,这种想象力应该是来自地球引力的思考或者牛顿苹果的故事,多么丰富的想象呀!可是老师的评语却是:思维混乱!多么可怕!在我看来,这种发挥想象力的作业,根本没有对与错,何必贴上一个是与非的标签呢?
请允许我引一个大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现在的孩子,在他们这个生长阶段,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生理、安全两个层次都应该基本得到满足了吧?当然,只要生长在正常的家庭里,爱和归属感也应该有了,因为小孩子对幸福的愿望都比较简单。比这再高一层次的就是尊重了!而小孩子不懂什么叫尊重,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得到了认可和赞扬就是最高兴的事儿了,这一认可会引导他们快乐的成长,也可能触发他们某一方面的潜能,从而成就自我。而这一认可,在大人这一方面,我理解为对孩子劳动成果的尊重。
当然,在尊重孩子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人。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月前一对母子的对话,或许说是母亲的单方指责更好:
母:“你今天数学怎么考得这么少?”
子:“……”
母:“你怎么这么笨?”
子:“……”
母:“你觉得A笨不笨”
子:“不笨”
母:“你觉得B笨不笨”
子:“不笨”
母:“你觉得你笨不笨”
子:“笨”
母:“那么A和B怎么会生出你这样一个笨儿子?”
子:“……”
当时,是接近晚上十点了,男子背着重重的书包,跟在趾高气扬的母亲后面,低着头,无精打采的机械的挪动着脚步。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怎么会扬起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