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书,总有那么一句话会触动你。当你很烦闷很焦虑时不妨打开《人间值得》这本书。90岁高龄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用她70多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的接受每一天就好。”
心累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工作、婚姻、生活、教育、房子、车子、养老等问题总是时时地缠绕着我们。一睁眼听着屋外汽车的鸣笛声,看着地铁里拥挤的人群,感受着披星戴月回家的劳累,就想说真累,人生有什么意义?
工作是为了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这个道理亘古未变。健康的人都有养活自己的责任。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个观点很朴实和实在,她没有赋予工作很多重大的意义,让人容易接受。
如果工作让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牺牲,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此外,在离开之前最好先确保找到“下一份工作”。
与生活和解
中村恒子奶奶说“在我看来幸福与不幸福的说法并无太大意义。比如以收入高低,房子的大小,孩子的学校成绩外貌等来判断幸福,这毫无意义。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
与合不来的人交往尽量简单,尽可能不去互相麻烦,与有共同话题或合得来的人,则可以保持亲密的交往。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只要是别人给予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感谢对方”,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如果觉得别人为你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感恩之心就会渐渐淡忘。这样的想法是阻碍人际关系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总想着得失,那么就会觉得勉强自己,甚至产生心结,与其如此还不如率性而为,跟随心的决定。
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
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就会很少。
我尽量舍弃“道歉会降低身份”“对方应该道歉”,或者“对方年轻,应该给我道歉”之类的想法。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
让心归于平静
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积极看待你所面对的一切,改变在无形中就会来到。中村恒子的先生爱酗酒,但是为了生活和孩子她决定不离婚,然而一味的忍耐会带来极大的痛苦。要忍一辈子,想想都不寒而栗。对此,她设立了个小目标:“在孩子的结婚仪式上,你们俩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和同事之间她也会说自己丈夫的坏话,缓解内心的压力。目标实现后,却发现丈夫上了岁数后,性格变得温和,酒量也减少了,变得更加成熟,于是心境改变了,就觉得还离什么婚呀,真麻烦”。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自己明明有理想却无法实现,从而使自己丧失自信心情焦虑。对于认真负责的人来说,这种感觉真的很痛苦。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带好孩子业余时间写写简书就是我的工作。可是最近我特别的焦虑,孩子生病及回老家,七月份她没有按计划学习,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还有那么多需要复习、预习的地方。孩子眼镜的度数加深了,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无论如何要保证,学习的时间就捉襟见肘了!
简书虽然不是工作,但是很想有时间了写一写,无奈也做不到。想法和现状的不同步让我无比焦虑。于是我到这本书里来找答案。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其为设立高远的理想不能实现而苦恼,不如平和欢笑地与孩子好好相处。
人通过“培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 因此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自己。这样,通过育儿,也会注意到自己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简单生活每一天
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
“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人生的满足感并非由别人决定,也绝不应该追求和别人同样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放手,保持适度的距离。由于时间或距离的原因,不能见面,缘分也会渐渐变浅,这就是人际关系。别人不会总在意你,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的接受每一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