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要每月都给老总写会议PPT, 一堆所谓信息,分析,策略,竞争对手,竞合关系,未来展望,下季度预期等等在我看来似懂非懂的页面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本月营收,最后的那个毛利和其增产率,才是所有一切bullshit 的看点,天花乱坠的说辞,若最后出现红色负标,那么被骂肯定是避免不了。商人的本质是逐利,利益最大化是其畚斗的终极目标,而无疑数字就是一切。所以从那时候,量化问题就成了我的一个小小思维习惯。
昨天老余说到他这一年画了500张画,咋一听,我哇塞了一句,周日无休,每天也得画一副半,这是个很勤奋的数字,可我回想自己,估计只看了10,000张画,画了不到100张,而这二者是无法比较的,更惭愧的是一本637页的西方美术史,我才看到302页,一年的时间!
早上朋友圈又在刷这一年发了多少条说说,收集了多少个赞,亮点是有个朋友发了256条朋友圈,却被同一个人赞了305次,所以这个赞的人堪称精神导师,对数字还算敏感的我,被这条说说感动到了,一个时刻关注你动向的人,该是真朋友!
所以我试图量化我这一年,而量化的尺度就是时间,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最公平,又最不公平。
每个周一 在家宅着 抄课本,抄完了2本书
每个周二 上午混乱,下午画室画画
周三至周五 全天画室待着,估计我的质量时间是四六开,就是说60%的时间投入认真地画完了近100幅画,而40%的时间在插科打诨,娱乐!
周六 在家睡觉,吃饭,看电影,今年去电影院的次数该是10次以下。
周日 出去晃荡 广东这么大,要多出去看,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周日很少宅在家,睁开眼就喜欢四处溜达。
这一年 去的最远的地方是老家,经历最害怕的是车涉水,最大的改变是码了30,000多个字,最欣慰的收获是内心的独立,已经学会一个人待着,在哪都可以很平静,也可以很无所谓,偶尔还是很喜欢跟朋友混,但更多的是喜欢跟自己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