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的中国,大年初一该吃什么?我吃平安面线,你呢?

草草啖盐说蜜

  ——谈古今风味,说天地美食


初一要吃平安面线,这应该是大闽南乃至莆仙一带的习俗。

半辈子了,初一面线,从未破例。

小时候是阿嫲煮,后来老妈煮,嫁为人妇则是我煮给一大家子吃。

我出生于泉州,长在泉州老城区中山路,祖上却来自莆田。

所以小时候,我吃阿嫲的面线带着莆仙的味道。

后来嫁给了泉州土著,做的面线则纯纯泉州味。

这个年因为“阳”,我失去了老妈,血脉里最亲也是最后一人离我而去,虽然年过半百,但依然感觉到成为孤儿的痛心。

我忽然发觉,年的餐,其实很哲学,它拷问你:从哪里来?未来要去哪里?

我从哪里来,祖上是哪里?

饮食习惯左右我,让我的行为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先人的印迹。

于是,这个大年初一,我决定按照小时候阿嫲的做法来给全家做一餐平安面线。

当面线上桌的那一刻,先生笑了,说今天是莆田风味呀,而昨晚的年夜饭则带是杭州味道,哈哈,这个年过得天南地北,真好。

是的,年夜饭我做江南酱鸭、黄鱼年糕等等,都是杭州美食。

因为我的女儿女婿,迁徙去了江浙,成为新杭州人。

而我的祖上真的来自莆田吗?不,族谱明确写明,祖上吴端来自河南固始,五代十国时期,随兄吴祭与王审知兄弟一起打入福建,后定居莆田。

我的根源在河南。

细细的面线其实就是面条的延伸,闽南莆仙的面线习俗就来自中原的面食。

未来我的家族还会迁徙到哪里?人挪活树挪死,只要有干劲,那就迁徙吧。

但无论如何迁徙,摇篮血渍都会随着饮食的习惯而成为一个人永生无法忘却的记忆。


正月第一餐——红菇平安面线

一、准备食材:

面线3结

红菇9朵

黄花菜若干

紫菜若干

花生米若干

芥蓝菜250g

鸡蛋3颗

调味少许

(三人份)

二、操作过程:

1、红菇和黄花菜先浸泡;

红菇带根部的泥沙要剪掉。

2、鸡蛋搅散,

芥蓝洗净后切段,分成梗和叶两部分。

3、紫菜要选择免洗头水的才好,把紫菜掰成小块状。

4、起锅烧油,先来炸花生米,

油温一定要低才不会糊掉。

5、炸紫菜同样油温要低,

快速搅拌即可出锅。

6、再来煎几颗鸡蛋,

煎成饼状后要切成条。

7、锅中留底油,爆香姜末,

再放入浸泡好的红菇和黄花菜一起煸炒;

倒入清水,

焖煮出味。

8、大约8分钟后,放入芥蓝梗,

再来调味,我这边用年夜饭的鸡汁,没有的话就用盐鸡精吧;

再倒入浸泡红菇的水;

水开后放入芥蓝梗,

同时放入面线,量就随平常的饭量吧;

面线容易熟,搅散就可以出锅盛碗了。

9、最后摆上鸡蛋条、炸紫菜和花生米,这第一餐就隆重开吃啦。

话说,如今的你在哪里?你吃的开正第一餐又带着哪儿的印迹?

草草啖盐说蜜——

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

部分图源网络,如侵权,请告删。

原创文章,请多多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