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在存储一段记忆时,一段信息,或者学习的内容,往往把当时的环境、心情,等等放在一起,而这些非我们刻意要记忆的东西,却是提取记忆的密码、线索。
在有噪音的背景下学习,或者变化不同的学习场所,都相当于增加了记忆的线索和密码,所以,必须保持一贯性的学习,安静、专门的场所, 统一的时间,其实是不利于学习的。
对于存储的知识,经常性的进行提取,在时间和方法上,有一定的诀窍
1 放松心情接受一段新的知识,用自己的感知力去调动大脑,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害怕遗忘。
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思路,去阐述这段知识,这种实践对学习是一种强化,增加了知识的存储能力,也增加了知识运用的背景。
2 记忆有间隔效应,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散式的复习,要好过集中式的复习。复习的间隔与需要记忆时间长短大体成正比。
保持知识的黏性,有些书,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有些知识,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复盘。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保持着经典知识学习的循环周期。
3 不要把考试仅仅看做评价的标准,其实也是一种有强度的知识提取,也是一种有力的学习方法,提取的难度,就是大脑高度运作,建立联想和重组的过程,无疑增加了知识日后运用的背景,为以后的提取创造了更多的线索密码。
同样的原理,对知识的自测,包括向他人讲述、背诵也是如此
4 对知识的学习和自测同样重要,学习和自测前后完成,一段书面知识的学习中,阅读和自测的时间比大约为1:2,自测的时间要更长。
5 相对于直接进入学习,之前建立预测,带着问题进入,可以让大脑告诉运作起来,如果是一段陌生的读物,可以通过目光扫射,大体确定知识要点和问题。
无论是改变学习环境,分散式的复习,还是各种自测、都是增加记忆的“必要难度”,以建立更多的连接,让知识以以更多的维度来存储,让大脑以更多的神经元参与,就是用记忆来改变记忆,用记忆来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