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教师展示氧立得仪器,并加入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再等待制氧气的过程中,让学生做题。
学生先做 化学源于生活,再做纲举目张!
出现的现象:在教师提出问题: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学生答题的切入点是:根据药品的状态确定装置!三位同学都没有get到要先确定药品即原理!
我的思路:在一开始在氧立得中加入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时,让学生猜想药品是什么,学生会猜测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再让学生书写方程式,并判断猜想是否正确且说出理由!引导学生看查阅资料获知氧立得中的药品,
提问:1,为什么不用氯酸钾而用过碳酸钠,优点是什么?
2,制取气体时,要根据什么选择所用药品呢?(问题有些大,如何修改更合适呢?)
之后再做这两道题!
环节好的地方:
1,将一般思路提前,根据这个流程,复习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要点。展示学生的答案,并由本人讲解,台下学生可自由提问,台上学生也可提问!
教师展示学生答案时,并提出他一模考试中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2,打印了装置图,让学生根据题来组装仪器,并考察了浓硫酸的干燥,并追问了万能瓶用于干燥除杂装置时气体进出问题!
3,关注到常错字:逸和溢。
4,最后设置了开放性习题为作业,并提示学生会把这些题整合成试卷!
我能命题:以中考真题命题方向为模板,小组合作自由命题
思考:如果放在课上做,需要铺垫什么!
遗憾:对氧立得的处理太过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