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电视剧沉寂多年后,在这个秋日又迎来了一幕高潮——《琅琊榜》的风行。从前期宣传来看,这部剧集收获的关注度平平(除了原著小说粉丝看完片花后反映“高还原度”),但开局后,一路低开高走的收视率充分说明,这匹黑马已经在银幕上横越而出。
从剧情上看,《琅琊榜》的故事主线相当明确,西方式的复仇调和了本土叙事的“洗冤”,打通了江湖和朝堂的界限,时不时撒一撒友情糖,插一插爱情刀,引起不同观众群的兴趣(武侠片、朝廷剧等追捧者),再加上恪守古代典章的礼仪、服饰(与霸占屏幕的于正戏形成鲜明的对比),符合审美规律的构图,颜正演技高(包括某些身兼多职的导演)的演员,《琅琊榜》的走红,也是情理之中。
在笔者眼中,《琅琊榜》的故事是一部政治童话。(梅长苏的“金手指”开得太多,就不必赘述了)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虚构的人和事,理想化的结局,对于公正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强调,这几点,在《琅琊榜》里都有明显的情节。
一,合理性缺失的虚构:“琅琊榜”能否真实存在?
江湖有琅琊阁,琅琊阁里张榜单,一张排名表,把“麒麟才子”的赫赫声名送进了宫禁,主人公徐徐出场。古龙的小说里也有个对江湖人事做量化性管理的百晓生,他的《兵器谱》引发了整部《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惊涛骇浪(笔者一直怀疑海宴和一众网络作家的灵感从这里来)。但百晓生不过给剑客游侠们排排名,理性看来,是有可能完成的(通过江湖人的战史总结)。“琅琊榜”又是根据什么来认定梅长苏堪登榜首,而且有定夺江山的本事?(在此之前,“梅长苏”并无在朝廷幕前幕后出力的过往)更诡异的是,深宫之中,两位争夺皇位的太子、亲王为何对这一榜单极其重视,积极延请招揽?难道只是出于“宁可受骗,不可错过”的心态?而更不可信的是,被公认为看重权力、多疑的梁帝听到这样的传闻,仅是表示了蔑视,而并不对这个明显要介入国本之争的民间智库机构作出调查和裁决(按照他的前科,最宽仁的也是取缔)?无论从哪朝哪代来看,只要皇权没有旁落,任何组织(庙堂之上,江湖之外)通过舆论,议论下一任皇帝的人选,都免不了谋反的嫌疑。
如果真有个到处贩卖消息,动辄出最高层蓝皮书的琅琊阁,这个国家的政局,必然已是一片乱象。
二,平反还是角力?
剧中,靖王向梅长苏提议,要在自己登基后重审赤焰一案,为冤死者平反,但梅长苏坚持,赤焰案的重审必须限定在梁帝在位时,这样才具备合法性,不然只能算是靖王作为最高权力者的恩赦,他们身上谋逆的罪名依旧得不到洗刷。
但微妙的是,赤焰案的重审,恰恰是在靖王从外放的郡王升迁为一人之下的东宫太子,手握监国大权的时候完成的。在剧中一个跌宕起伏的小高潮——夏江密告梁帝梅长苏真实身份,靖王和梅被召入宫,面对有可能痛下杀手的帝王时,穆王府和禁军已经开始集结,打算一旦二人深陷险境,便举事入宫,虽然后来两人无恙,兵士回营,但起码说明,靖王此时的实力,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和震慑他的父亲(梁帝放梅长苏走,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赤焰一案如何证明是冤案?皇帝自然不会公布心中的隐秘,除了赤焰幸存人的讲述,两个执行人夏江和谢玉的供述是最重要的,这两个人本来一个是握印信的一品军侯,一个是直属最高权力者、不受制衡和监督的特务机构悬镜司的头子,把他们从权贵的地位拉下马,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打倒的过程,也就是靖王地位的上升。
寿宴的众人请审,让梁帝不得不接受赤焰不再是“铁案”的现实,与其说是发现了疑点,不如说是被逼就范,当这个垂暮的老年帝王看见,六部重臣、边陲藩王、京城守备力量负责人都跪在面前时,他明白了,大势已去,不管赤焰案的真相是什么,它必须是个冤案,否则,那个已经失去全部制衡力量的儿子将做出他的大皇兄还没有做的事情。
《琅琊榜》的故事核心,与其说是“一个幸存者如何为父兄平反昭雪”,不如说是“一个幸存者如何和他的政治盟友获得最高权力和历史阐释权”。
记得读《窦娥冤》,窦娥的冤屈昭昭天日,靠的还是生父作为父母官的权力,赤焰一案最大的推动力量,也是和案件“主犯”关系密切的靖王。
白雪公主嫁给王子,成为另一个国度的女主人,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她让后母穿上在烙铁中烧红的舞鞋。
在森林里的小木屋里,她找不到一个人,去控诉一次又一次的谋杀。
三,梅长苏的结局
病骨支离的梅长苏没有熬过他心心念念的一年,在作为林殊最后的战役中身亡。这个结局让粉丝大呼悲情,要求导演改剧本之人不在少数。
但正是这最后一捧玻璃碴,才能成全剧集的童话属性。(还没看到最后一集,仅就原作者接受访谈时,“不会更改小说结局”的回复而谈)
可以做一假设,如果梅长苏病愈归来,他会得到怎样的安置?无非就是两条路,归隐,入仕。
先说入仕,以梅长苏在夺嫡中的功绩,在新朝的地位必然不低,将来会是个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自古皇权就是变形药水,耿介的靖王在登基后会像他无权无势的时候那样,几十年中都信任他的小殊么?赤焰少帅的声望、江左盟庞大的江湖势力、和各路军队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或许还会履行与云南穆府的婚约)、六部重臣的信赖(如沈、蔡两人)……林家小殊会在剩余的人生中,散发出比少年时代更耀眼的光辉,五千年史册中相似的“功臣局”时刻都在预言着前方的悬崖,那时的靖王还会不改初心么?毕竟,殿前站着的这个人,在他的而立之年,以布衣之身,埋葬了两位后备储君。
再说归隐,不问朝堂事,甘做蓬蒿人。但江左盟还在,夺嫡过程中,不涉江湖的靖王已经看到了这些舞刀弄剑的“小民”翻动风云的能力,坐稳了位子,他对这些曾经的助力还能放心么?况且,祁王的遗腹子庭生是梅长苏的徒弟(如果靖王还想给自己子孙一条活路的话,就不会把皇位传给庭生,参看赵宋开国事),这个有“贤王”父亲的亲王,一旦习得了师傅运筹帷幄的能力,接管了江左盟的权势,还会甘心拜倒在御座之下么?
以上都是假想,一个架空王朝明君贤相的佳话,在文字和画面上,编造起来也不是什么难题,但需要太多阳光普照、人心向善的最高设定,所以,让一个久病缠身的梅长苏,在一场恶战中,在传奇的顶峰死去,是合理的,也是最光明的尾巴。
正如每个童话的最后一页,坏人都得到了惩处,好人一直在饮宴、嬉闹、幸福。
梅长苏死去,靖王可以留住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为他无人祭祀的宗庙,年年上一炷香,而不是像他的父亲在十三年前那样,将刀锋指向了挚友、兄弟。
梁帝和林帅,也有过把臂同游、戮力同心、互结姻亲的好时光,十年前的梁帝,或许还抱过小林殊,放风筝,骑大马。
当时的他们,也看不到十年后,梅岭的那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