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上高中那会儿,是跟着体训班一起训练。每次训练完之后都浑身是汗,冲到澡堂去洗澡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夏天的时候,我们就会用脸盆接满冷水直接从身上淋下去。有一次我正在冲澡,忽然感觉大腿热乎乎的。转过头一看,是我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冲我腿上撒尿。被我发现之后他并没有像做了坏事一样扭头就跑,也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歉意。哪怕是开玩笑的歉意也没有。反而像一个做恶作剧得逞之后的小孩儿,得意的开怀大笑,跟他旁边另一个同学一起。
你明白这种屈辱感吗?这种情况如果换做是你,可能立马就炸毛了吧。我当时很愤怒,很想把他按在地上,还一泡尿给他。但我并没有这么做,说来也奇怪,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自己的愤怒。同时也不知道用怎样的言辞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来警告他:再这么做,打死你。
所以你知道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吗?我当时竟然是嬉皮笑脸的、装作很生气的样子,对他说,你是不是傻?我当时在想什么呢?我当时在想,如果我生气了,其他人就会觉得我开不起玩笑。现在想想都觉的自己很可笑,明明自己被侵犯了,却不敢翻脸。
2,刚出来工作那会儿,我跟几个同事在一起讨论事情。具体讨论什么事情,我现在忘了。但同事有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我们这几个人当中,最没有主见的人就是我。听到这个评价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一时语噻不知道该说什么。尽管很不想承认,但回想我的表现就是这样子啊。
为了避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别人说什么我都会说好。讨论问题的时候,即使是有不同的想法,也不会坚持,更不会慷慨激昂地去说服其他人,因为我会认为,如果我表现得太强势,就会没有人喜欢我了。然而他说的那句话让我彻底明白,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比如,大家本来都是平级,那位说我没有主见的同事,总是会像我的上级一样,叫我做这做那,关键是我还做了。我所表现出来的好相处,在别人的眼里是另一种解读,自以为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其实只是告诉别人,这个人好使唤,好欺负。
3,不懂怎样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在受到侵犯的时候翻脸,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同时我也了解到,像我这类型的人,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讨好型人格,也可以说是取悦症。抛开那些专业的解释,我对取悦症症是一种怎样的认知呢?
其实就是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现有的关系、害怕失去已经得到或者可能得到的好处,而对别人强堆笑脸,试图以自己的示弱和妥协换取认可。
这种情况就像父母对你说,只要你乖,就给你买糖吃。为了有糖吃,你就努力的做一个乖孩子。纵使有些时候父母做一些事情会让你为难,让你生气,你还是得忍着,不然就不是乖孩子,也就得不到父母给你买了糖了。出身社会以后,也会保持这种模式。比如有人夸你很好相处,为了保持这种很好相处的形象,或者说维持别人对你的认可,就会刻意憋回自己的怒气、态度、脾气,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墙头草。然而现在我知道,别人根本不会因此而更珍惜你,反而觉得你很好欺负,没有高价值。这不是别人的错,换做是我,也会对同样低声下气、恭恭敬敬的人随意使唤。因为这种表现,在我眼里也是一种低价值的行为。人类天生都是吃软怕硬的,放在谁身上都适用。
所以,是改变不了别人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而这个世界是镜像的,别人会根据你的表现,来确定他对你的态度。比如你走在街上摔了一个狗吃屎,这个时候你站起来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别人也不会在意。但如果你爬起来之后面红耳赤,显得不自然,周围的人也会顺势取笑你,因为你都这样了,大家会觉得不取笑你,对不起你这反应。
4,想要快速改变,以我的经验,莫过于改变说话方式。以前我也是相信对人要友好相处,体贴别人,尊重别人,只要你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回应你真诚。但现实生活当中,这类人往往都受尽委屈,憋着一肚子火,费力不讨好。反而是那些,大胆、强势、脾气差的人,别人会对他礼让三分,也更能号召别人。
我接触了两个朋友的朋友,说实话,我是非常的反感他们的。但纵是如此,我还是在他们身上学到了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偏执的自信。
因为我有一个咖啡馆,所以朋友经常过来坐,一来二去,就会有很多朋友的朋友。不忙的时候我就会跟他们聊天。我们暂且把朋友的朋友称“李”和“陈”吧。其实我是比较严谨的一个人,不喜欢胡说八道,所以我说服人的方式是需要有理有据,同样,别人说服我,如果某些逻辑或者数据有问题,很难说服我。李和陈跟我不一样,他们说话的方式,在我的概念里,那就是满嘴的跑火车,天南地北都跟你扯,反正我是不会信。如果他们想说服你做某事,怎么都会扯到这个事上去。但是我发现他们身上有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不管自己说的正确与否,都表现得非常强势,自信。以至于很多人都被这种气势感染,完全没有留意他们说话的逻辑性。刚好他们一个是创业公司的ceo,另一个是做小生意的生意人。我想正是因为这种状态,能让他们说服其他人为自己做事。虽然我喜欢以理服人,但大多数人都会受别人情绪影响,其实聪明的人不多。所以尽管我非常讨厌那种毫无根据的满嘴跑火车,但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你说的事情正确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那种偏执而自信的状态,去影响别人。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女朋友一段经历。说是办公室需要换新桌子,为了保持新桌子跟旧桌子的一致性,需要量尺寸。买个尺子也就几块钱,这个时候他女朋友站出来说,买尺子好麻烦,用手机量,“一个12cm,两个12cm……八个12cm,84cm!”同事都说不可能,这桌子起码得有一米多。这个时候他女朋友突然像数学家附体了一样。“我说84cm就是84cm,如果是84cm,你们怎么说?你看,一个12cm,两个12cm……8个12cm,就是84cm吧!”据说,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这种自信的状态搞到怀疑人生。我相信一定有人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被某个特别盲目自信的人,指鹿为马。
所以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在沟通中,语言7%,语气38%,肢体语言55%。
而这种改变对于我来说,还真是立马奏效。我相信你也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你朋友带你去参加其他朋友的酒局、饭局、KTV局,而其他朋友也可能带他们的朋友过来。最常见的状况是什么呢?就是你跟这些人不熟,为了显得你客气友好,会主动的去敬酒,散烟之类的,这种动作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很多人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的客气,你可以回忆一下这种场景。这种行为其实是在认知里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外人,进而又会让自己显得弱小无助又可怜。后果就是,大家一看你就是小喽啰。我其实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只是在知道了门道之后变得更加像个主人了。无论谁带我去见新朋友,我都会把自己当成一个主人一样,招呼、调侃或者为难其他人。然后等着其他人端杯酒过来说:“哥,我敬你!”当然,我并不得意于享受这种被人尊敬,被人当大哥的感觉,我只是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些微妙法则:不要妄自菲薄,不然别人真把你当小弟。
5,还有一个最重要,最直观的改变方法,那就是说“不”。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字更有力量了。因为对于那些老好人来说,拒绝别人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我经历过,所以我非常的明白,如果别人需要我帮忙,我拒绝的话,会感觉非常的对不起对方,同时也害怕我在对方心中的形象破灭,更担心如果今天我不帮他,下次我有困难他也不会帮我。不过后来终于明白三点。你帮助别人帮久了,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不会觉得你的付出有多宝贵,只有当你一直拒绝他们,偶尔帮他们一下的时候,他们反而会觉得你帮了大忙,进而百般感恩,限量的东西果然更值得珍惜一点;一般帮助过你的人会继续帮你,而没有帮助过你的人,会随缘帮你,所以不要自以为你帮助了对方,对方会回报你,没有的事儿;说来也奇怪,当你对这个世界不客气的时候,这个世界反而对你客气了很多,当你学会说“不”了之后,别人竟然开始尊重你的意愿了。
6,后来渐渐明白,可爱也是一种取悦,所以我让自己变得不可爱。虽然我们总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要想在这世上活的好,就得依靠他人的帮助。但前提得是你有价值,而不是你可爱。可爱意味着什么呢?可爱意味着自己像一个巨婴一样,靠别人的脸色和爱心活着。我把自己的签名改成了“一枚纯粹的渣男”,用来提醒自己。跟很多女生那种随心情定义的渣男不一样。我觉得纯粹的渣男,是那种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被世俗的道德观所绑架,干脆利落的向着目标前进的人。
像邓文迪一样。尽管很多人觉得她功利心机,但她根本不在乎你们怎么看她,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做女性情感咨询的时候,能够非常明显的察觉到,人的心口不一。比如有些人就非常羡慕邓文迪能够去到一个她去不了高度,但是,嘴上却说“我觉得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像她那么薄情寡义。”可是你明明也想这么肆无忌惮的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是吗?太在意周围人目光的人,去不了远方。而最终我也发现,周围人的目光就是个屁,我根本不需要在乎巨婴的情绪。所以我更喜欢我现在的性格,就像个纯粹的渣男一样。不需要去讨好取悦谁,也不需要让别人喜欢我,只专注自己想走的路、想做的事,开心就是开心,愤怒就是愤怒,报复就是报复。自从我变得不讨喜之后,过的异常的开心,这种感觉简直爽到爆。
7,前段时间跟一个很久没有见的同学见面,我们在一个咖啡店喝咖啡。她说她感觉我变了很多,不像以前那般乖巧可爱了。问我到底怎么了。我开玩笑说我黑化了。然后她问了我一个非常鸡汤的问题:“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哦,我怎么跟你说呢,喜欢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