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喜欢读书的人,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是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
还是好书太多,读也读不完?
亦或是家中空间太小,买来的书无处安放?
……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烦恼有些难以启齿,因为我的烦恼是记忆力不好,书读完转头就忘了。
特别是当别人问我某某书怎么样,而我苦思冥想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尤其尴尬。若问这话的是朋友也就罢了,有一次甚至被面试的考官问个正着,当时的我真的是羞愧至极,无地自容。
面试结束后,我暗暗发誓:以后读书,一定要读一本背一本!
现在想想,幸亏老天没眼,要不然我早就被雷劈死了。读一本背一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当我以为这辈子就要这么尴尬下去的时候,救星出现了。他告诉我:记不住的原因,不在记忆力,而是读书方法有问题。
这个救星就是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
奥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学毕业生,拥有丰富的新闻出版工作经验,活跃媒体节目和论坛。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非常受欢迎,著作包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其中,《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的便是奥野宣之的读书方法。总的来说,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利用笔记本,购买真正想读的书,记住并灵活运用书中的内容。所以,他的读书方法又被称为笔记读书法。
在实践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之前,我们需要做一点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不需要多么精美,事实上,淘宝上面两块钱一个的软面抄正合适。
准备工作做好了,下面正式分享笔记读书法的第一个环节:
【买书】
不知道大家平时都是如何买书的,是不是和我一样挑个空闲时间去书店闲逛,看到感兴趣的书就买回来。或者上豆瓣,看到评分高的书就直接下订单。
不过,这种购书的方式,奥野宣之并不认同。他认为:“人都对和自己有联系的事物抱有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带着目的买书读书。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竖起敏感的天性,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或是有帮助的信息。我们可以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在电视报纸上,或者是之前阅读的书中收集相关的信息。
一旦敏感的天线接收到了这些信息,我们需要马上记录到笔记本上。当然,在数字社会,使用笔记本来记录信息显得有些落伍。毕竟,遇到想读的书,在豆瓣上点击一下“想读”按钮就可以。只是,这种方式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一不小心就会列出太多想读的书。比如,在豆瓣上我想读的书已经标记了上百种。在面对如此长的列表的时候,我完全没有任何想读的欲望。
相对而言,使用笔记本虽然没有豆瓣那么方便,但是笔记本记录的都是有效的,可转化的想读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把笔记本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一份购书清单。下次买书的时候就可以按图索骥,照着这份清单买书。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确保买到的书都是真正想读,也可以避免在冲动之下,买回来一些不喜欢的书。
书买回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
【阅读】
很多阅读类书籍都建议读者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比如说略读、跳读、详读等等。可能是理解能力的问题,我完全搞不明白究竟什么时候要略多,什么时候要详读? 只能笨拙地从头读到尾。
最终,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解救了我。奥野宣之在书中推荐了一种特别容易上手的阅读方法,我把它称作三步读书法。
第一步:通读。做法是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有意思的内容,不需要用笔做标记,而是把这一页上方的角折一下。
第二步:重读。做法是只阅读有折角的那些内容。这一遍依然不需要做标记,读的时候如果有内容依然让你觉得特别不错,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一页下方的角也折一下。
第三步:标记。做法是阅读有两个折角的那些内容。如果你觉得某些内容依然对你有吸引力,就可以拿起笔在上面做标记了。
经过三篇阅读,你对书中的内容应该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需要通过记笔记的方法来加深印象了。这也是第三个环节的内容:
【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到过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对读书笔记的看法,他认为“(书)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也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而奥野宣之介绍给我们的读书笔记方法叫做“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葱鲔火锅是一种日式料理,主料是鱼+葱;“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的内容则是摘抄+评论。
现在大家读书时看到好的内容,可能更习惯随手一拍。只是,这种方便省时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有效率。比如说,30分钟的时间可以用手机拍30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在本子上面抄写一本书的内容。那么,这两种方法哪个更有效呢?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事实上,经过三轮阅读的筛选,留下来值得抄写的内容并不多,所以抄写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此外,根据“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要求,抄完原文后,需要在下面写下自己的评论。
刚开始可能不知道写什么,那么可以简单点儿,只写一句话,比如“这段文字写得非常好”。之后,读的书多了,可以慢慢的加上一些内容,比如“好在哪里”之类的。
以前我总以为做完笔记,书就算读完了。但奥野宣之认为没有结束,后续还有两件工作,也就是第四个环节:
【活用&重读】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样写到:“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因此,他提倡读完书之后写一篇原创文章。通过这种方法将笔记的内容活用,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而且还可以同大家分享所学。
此外,奥野宣之这样形容读书笔记的:“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在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场所拍照,拍出来照片都会有所不同。而过段时间再去看这些照片,对那个场所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 把读书笔记拿来反复阅读,不仅能够刺激灵感的产生,而且书中的内容也会在重复中被永久的记忆。
事实上,读书不等于孤立地阅读,读书包含着选书、购书、阅读、活用等一系列的程序。而读书体验也是由阅读的目的、选书的心情、乃至读书时的天气等周边信息共同组成的。
因此,如果有人问你某某书讲了什么,即使一时想不起来书中的具体内容,那么,阅读目的之类的周边信息同样能够成为非常有意思的聊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