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是一个量子力学的思想实验。
把一只猫放在一个黑箱子里面,再放一瓶毒药,毒药由一个放射源开关来控制,或者说毒药是否释放是一个量子力学过程。如果放射线出来了,那么毒药被打翻,猫就会被毒死,如果放射线没有出来,那么毒药就保留完好,猫依然活着。但是对于观测者来说,是在箱子外面的,而且不允许打开箱子看。问题来了:猫是死了,还是活着?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看似很拗口也很复杂,可以说:猫既可能活着也可能死了,猫既没有活着也没有死去,猫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用物理的语言来说就是:猫有一半的可能性是死了,一半的可能性是活着。因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放射性衰变发生的概率是一半一半的,我们不知道射线有没有出来,可能性是一半。所以,猫死去或活着都有可能。
这就是量子力学对我们微观世界的描述,它只给出物体状态出现的概率,并不是给出确切的结论。用波函数来描述的粒子状态,其出现的概率是波函数的模方,也就是说我们描述微观粒子并不是直接描述其运动轨迹,这是和宏观的经典物理最大的不同。在薛定谔的猫的实验里,猫的状态描述就不是我们习惯接受的猫必须死了或必须活着的这种概念,要知道猫是死了还是活着,必须破坏这种状态,也就是对猫的状态进行观测——打开黑箱子。一旦状态被破坏,那么猫处于“一半活、一半死”的状态就会坍缩到其中一个状态,要么死,要么活,得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确定结果。
不管怎么说,薛定谔的猫的逻辑没毛病,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
这跟王阳明山中花公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我们没有看到山中之花时,花是一半开一半没开的状态,那就是王阳明所谓的“寂”的状态。当我们看到那些花时,花的状态就塌陷到一个确定的状态,就是王阳明所谓的“明朗起来”!
由于存在这种思维模式,那些确定的东西才会给大家安全感,我们只相信塌陷后的结果,那怎么未想过用更量子化思维看待世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旦出来结果,就已经降低了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