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的晋商,就要讲四百年的诚信。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一天,
上海的一对年轻夫妇,
正在筹备一次远行,
目的地是丈夫的老家——山西。



生于上海又留过洋的妻子,
精致、摩登,
内心却充满了不安,
她听说那里的生活,
艰苦、原始。



后来,
当她坐着一乘由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
进入那座高墙大院时,
她看到七十多个佣人仆役恭敬地列队等候,
她知道她之前完全想错了。

这对年轻的夫妇就是,
孔祥熙和宋霭龄。
孔祥熙的故乡,
正是有着“中国华尔街”之称的,
山西太谷县。



这座小县城担得起中国金融重镇的名号,
是因为在这里,
住着许多商人家族和大银行家。
这一群山西商人,
有一个响亮且统一的称呼:晋商。
晋商是我们了解山西的一扇窗口。
山西商人群像图

当年“走西口”,
已经是四百年前了。
这一群人的祖辈,
都是些在家乡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
他们为了开辟商路,
开始推着木轱辘小车,
担着担子,
载着沉重的货物,
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出关口之后,
他们会遇到土匪、暴风雪、荒漠……
山西人说:“我搭着命在走西口。”
于是,在西口(黄花梁)之上,
许多人,
咬着牙、忍着泪,
唱起了那曲悲凉的歌,
“上一个黄花梁呀,两眼哇泪汪汪呀,
先想我老婆,后想我的娘呀!”


走西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最初走西口的汉子,
用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
在西北的草原和荒漠,
走出了一条条百年商路。



当他们赚了银两回到家,
首先要做的,
就是为家人,盖起一座体面的宅院。
后代跟随父辈的脚步,
继续走着通往远方的路,
财富一点一点累积,
宅院也一层一层扩大。


乔家大院:由6个大院、19个小院构成,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房屋313间。到过这里的人,首先都会被这种建筑规模所震撼,这样的建筑并不是由一代人建成的,它是乔家六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它的建筑年代从清乾隆年间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前后的时间跨度将近两百年。

据说清帝咸丰在位时,
曾批阅过一封有关晋商的奏折,
奏折里说,
仅仅是把山西几个县城富户的家产相加,
数量就超过一亿两白银,
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多。



但是,盛极必衰。
民国元年,1914年冬天,
纷纷扬扬的大雪和强劲的北风,
席卷过山西中部的这些深宅大院。
就在这一年,
山西票号的开山祖师——日升昌倒闭了。
它的倒闭代表着,
山西商人左右中国金融界,
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结束了。


日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曾在全国设有许多分号,有"京都日升昌汇通天下"的称誉。由于物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也称“票庄”,或“汇兑庄”,这个行业为山西人所包揽,又被称为“山西票庄”,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

对金融业的垄断虽然在民国时候就已结束,
但到如今,
互联网时代呼啸而来,
又一批山西人在这个时代开始白手起家,
百度李彦宏,
乐视贾跃亭,
凡客诚品陈年,
酒仙网郝鸿峰……



李彦宏曾说:“我担不起晋商这块招牌”,
他的确承担不起,
晋商前辈们留下的经商训诫是:
“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不要目光短浅,不要在利益面前丢弃了为商、为人的根本。有了清白的名声,有了忠诚和信义,还愁没有利吗? )



百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恐怕剩不下多少道义了,
“百度是在作恶吗?”
在一片质疑声中,
李彦宏和百度继续向前走着。

陈年2000年参与创办卓越,
离开卓越后创办VANCL(凡客诚品),
曾经火爆一时,现在无比惨淡。

2014年“凡客白衬衣”火了一把,
但之后又销声匿迹,
再一次进入公众眼球,
竟然是因为“炮轰周杰伦”。


2016年5月,陈年的一段视频在网上曝光,视频中陈年称:“我觉得一百年后,大家肯定都还记得穆旦,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

很多人知道,陈年是一个商人,
很少人知道,陈年是一个文人。



曾经大学肄业,没学上的他,
就是个跑到朋友学校“挂单”听课的热血愤青,
死皮赖脸住在同学宿舍,一住就是两个月,
实在被嫌弃了,就换下一个同学。



等到大家都毕业了,
陈年也没地儿听课了。
但他就是爱写文章,

尤其爱写评论文章。
没想到写文章骂东骂西,
还给自己骂出来一条出路,
受邀成了杂志主编,
后来还自己创办刊物《书评周刊》。



这些故事都是《新晋商》的主编席啸告诉我们的,
“陈年啊,你把他想成一个意气用事的文人,
就能理解他做的许多事儿了。”

席啸不仅是《新晋商》的主编,
其实自己也是个“新晋商”,
写出那么多商业故事的他,
已经迈出了创业的步伐,
这样的双重角色,
让“晋商”多了一些文化气息。



其实,晋商一直坚持着儒家的那一套,
仁义礼智信。
门楣是宅院的脸面,
晋商宅院的门楣之上,
往往都要刻上儒家学理的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这个时代,
新一代的晋商并不比几百年前的祖辈们过得轻松。
但如果忘记祖辈的训诫,
丢失“诚信”“道义”的传统,
重振晋商的路恐怕会走得更加艰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