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老王
作者:姚双梧
在单位大院的北边公路旁,有几垄田地,每每散步路过或偶尔经过,总会看到一个寂寞、疲惫且衰老的身影,一刻不停的劳作着。或郁郁而行,慢慢耕种;或顾不得玉米秸秆枝叶的划扫,紧张的掰着玉米;或躬腰弯背,挥汗如雨地耪草锄地。早起路过,他已经衣襟沾满晨露;晚饭后散步,月光涂满他孤独的驼背。
退伍兵老王已经接近八十岁了,一米八几的个头微微弯曲,脸上布满黝黑的皱纹,眼角周围凝固着擦拭不去的泪痕。
妻子早年携大儿子改嫁东北,女儿嫁在本村,还有一个小儿子,老实不够灵活,年龄很大了,才经人介绍了一个外地姑娘。婚礼隆重,花钱不少,结婚刚刚几天,趁人不备,新媳妇携带礼金杳然不知去向。大呼上当已晚,儿子仍沉浸于新婚蜜月的幸福中难以自拔,承受不了这残酷的打击,疯狂的四处打听媳妇的下落,找寻媳妇的去向。过了大约半年,媳妇不见踪影,儿子也下落不明,再后来,传说儿子流落到周村,不知何故,被人打死。
老王在当兵时,可能因公致残,残疾不是很重,退伍后每月有几个抚恤金。老王生活节俭,下地干活时,怀里揣着一个凉且干的馒头,连咸菜也没有,干活累了,干馒头就凉水。每每凑足一元钱,就存进银行。天道不公,窃贼也不长眼,趁老王在庄稼地里耕作时,小偷翻墙入户,翻箱倒柜,将老王的存款洗劫一空。
痛苦只能在黑夜里品味,睁开眼睛还得继续走下去。庄稼地里仍然晃动着老王那顽强的身影。庄稼要长得好,仅仅除草,浇水,捉虫是远远不够的,不是肥料增加营养,怎么行呢?买化肥,那得多少钱啊!老王联系了附近几家单位,如学校,商店,政府大院,有空就推着三轮车从各单位掏人粪便,施在自家庄稼地里。每当从老王的地边走过,闻着那不愉快的气味,就会想起老王,看到老王的庄稼,明显地比邻居家的庄稼高些壮些绿些。
庄稼就是老王的生命,田地就是老王的情感寄托。他把自己的分分秒秒都用在那片土地上,那片土地的角角落落都要种下富有生机的作物。田间,地头,地边,还见缝插针的种上丝瓜,洋姜,茄子,辣椒等。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几天不见老王的身影,正在疑惑时,传来老王出车祸的消息,一条腿摔断。老王这下可完了,人们都这样猜测着。没过多久,老王怀揣着几个馒头又出现在自己的庄稼地里,站立不起来,就坐在地上,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着,挪动着,挪动着……感动是起初的,时间久了,人们就漠然了。就在大家已经习惯了老王那独特的行走和劳作方式时,老王竟然奇迹般的站立起来,咯噔声响在人们的心上,惊异写在大家的脸上。
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玉米小麦收获脱粒,在公路上摊晒时,晚上不放心,他会在路边搭建一个草窝,铺上被褥,守护着那颗颗玉米,粒粒珍珠。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