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的作文成绩一直是及格线上一点点,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是“中规中矩,表述尚清晰,但太平淡,如白开水。”
诚然,写了那么多篇作文,然而几乎都没记忆了。我搜肠刮肚,好歹还有两次马马虎虎的高光时刻。
记得当时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内容大概这样:
一个小孩去外婆家,路过一片庄稼地,看到一群羊在吃庄稼,于是就下地把羊赶出庄稼地。但是因为耽误了时间,外婆家就没有去成,但是他不后悔。
老师让我们模仿写一篇文章。我记得小伙伴们千篇一律,都是按这种套路写:做了什么好事,然后耽误了自己什么事情,但是不后悔。
当时我就在想,为啥做了好事自己就必须付出代价,能不能一举两得呢?于是,我就写了给爸爸送饭,路上做了件好事,然后继续高高兴兴给爸爸地送饭去了。
另外一次是初中时写的半命题作文,写“最难忘的**”。好多同学都写了最难忘的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那段时间我刚好在看科幻小说,写的是外星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写了“最难忘的梦”,把科幻小说的内容写到梦里去了。在梦里外星人和我成了好朋友,在和平星球里幸福地生活着。
当时这两篇作文被老师夸,估计是因为内容有那么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和新意。
写简书快一个月了,文章的阅读量始终是两位数或者是个位数,我不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不用怀疑,从小到大,也就是这种水准吧。
想起电影“破风”中邱田的故事,他为了能够突破心率成为优秀的冲线者,服用了兴奋剂,结果被查出来。有段时间他一蹶不振,最后终于醒悟,脚踏实地,到高原进行十万公里的骑行训练,开始新的征程。
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速成的。不用纠结阅读量,写简书只是感受自己的心情,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