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晓韵
图/花瓣网
如果说不安是无爱,那么你会为了安心而去寻找爱吗?
读书这么多年,也遇到过不少形形色色的同学。
他们中,总有少许几个会成为你而后人生道路中的密友;他们中,总有一些傲娇到让你不理解不可的学霸;他们中,总有一些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学渣;他们中,也总有几个乐于在师长那里打擦边球偷偷早恋的可爱的人儿。
偶尔躲在那明亮的闪光灯后,默默地看着这些带着自身特色味道的小可爱们。
那时无知的我们总觉得早恋是不正经的表现。
可是什么又是正经呢?
后来的后来,每当回味起那时年少,总会发现他们身上那淡淡的带着香气的善良的一面。
有段时间,挺羡慕初中、高中那些敢于谈恋爱的女同学。
她们身上好像都带着一种名曰“敢爱敢恨”的标签,她们似乎知道青春的色彩该是如何迸发,她们会直面师长们无知的不理解以及片面的责骂。
而对于总是带着“乖乖女”标签的我们,确实像不谙世事的书呆子,没有过多丰富的世界去体味那特殊的情感。
男生女生互相说着一本正经的喜欢。那一声声所谓的甜言蜜语中,夹带的尽是对爱情的懵懂与向往。没有亦步亦趋的盲从,余下的都是最初真实的情感。
刚开始,会怀疑那些所谓的声声喜欢里是不是都带着玩弄的戏谑。渐渐明白,不全是如此。即使最初只是玩笑,却还是有着一丝丝认真的意味。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说道。而是对他们携带的感情的一种敬畏与瞻仰。
我想,这可能是后知后觉的小女生而后发现的美好吧。
![]
其实大多时候,人都是需要“爱”来支撑的。
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甚是如是。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雅士不免深陷与“爱”相关的漩涡。
其间不乏很多因“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在那滴滴点点的字句里,潜藏着他们无限的爱意。
总觉得,没了爱情的生活是无法造就他们那流传至今的诗情画意的。
徐志摩先生便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他所具备的那种叫人读来神往的能力,几乎全部来自于爱情的滋养。
都说他是如此风流的花花公子。
可你又怎么知道,他每一次不是真得用心用力在爱呢?
如果在剑桥没有遇见林徽因,或许就不会有后来那首轻盈而厚实的《再别康桥》。
他曾对着林徽因说,“父亲让我出国留学,是想让我将来进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时,我的脑子全都是诗句,我以后要做一个诗人,一生一世都要为你写诗!”
这也正证明了他与生俱来的随性和肆意。缺了爱情他又怎能苟且于世!
而后,他也做到了。为爱情生,亦为爱情死。
在浪漫的美好里遨游,直至归西。
为林徽因,也为陆小曼。
尽管无法考证,却仍想他是抱着如此的希望。
因为知道,那是爱情于他而言的重要性。
那也正是他一生中不可错过的劫。
那残骸碎甲,没有留下任何遗物。
余下的,尽是过往斩不断理不清的真情。
恐怕,爱着的时候,你才知道前进的明确方向。
你知道,Ta在那里,便奋不顾身,拥着满满的与Ta息息相关的诗情画意。
那里夹藏太多太多你所渴望的希冀和你那无法掩藏的情感。
突然,好像能明白那些失恋的人为何寻死觅活忍受不了孤独了。
或许,忽然恢复单身的他们很容易失去了方向感。
又或许,他们是需要爱情滋养的人,不能丢了爱情。
之所以不安,恐怕是没了那带着爱的心绪和寄托。一时间无法接受吧。
总觉得那些失恋的人儿身上带着的不安是源于爱太深。
可是你又无法说出这一系列的感情是对还是错。
如果不去试错,他们又怎么知道谁才是对的那个人呢。
如果恰好这一次是对的人呢。
这时反而觉着,敢于踏出第一步的人,都是勇敢的。
而大多数怯懦的人呢,却惴着丝丝不安。
印象里,带着不安感存在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缺爱。
缺爱的他们,没有方向,犹疑在无边的海岸。不知该退后躲避海浪,还是迎面与海浪相搏击。
如若增添这些带着情感的存在,或许就不至于那么手忙脚乱,也不会不知何处是归。
每当固执地说一个人生活也不错的时候,朋友总会反驳说还是需要人陪伴的。
那时后知后觉,带着没太大必要的想法。
久而久之。反而却清晰了,那时只是无知无畏。
最终的我们,不管哪一种生活方式,都还是需要情感关系来支撑的。
倘若真是孤身一人,无所寄托,此般淡泊又有何人能抵达呢?
既然生为凡人,又怎会没有不安。而那不安的心,还是慢慢在生活中填充吧。
在那之后,又会庆幸,还好是一个带有感情的凡人。
—End—
静潮听海韵,水汐观云澜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65358465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