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翻开《王阳明》这套书的时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格竹子这段历史,觉得特别有趣,所以想分享给大家。
先说一下它的由来,朱熹心学理论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草一木都有它自己的道理,你不格怎么知道它有什么道理,于是就有了王阳明格竹子这段历史记载。
六天格竹子的验证,王阳明每天都只是草草吃饭,草草睡觉让他产生了幻觉,对着竹子格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至到后来眼花缭乱甚至晕倒,他就说到格竹子这件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即使自己能把竹子格出来,但是自己却不认可这个结果,是丢弃还是说违心地去承认这个道理,于是他果断地选择舍弃。
从格竹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王阳明并不是一个道听途说的人,他会用实践去验证接收到的方法是否可否,而不是把理论照搬就当作是圣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人会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加工、整合再精挑最后才留存在大脑里?
我相信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最初也像焚化炉一样不管学了什么内容,先接收再说,也不去验证,只要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现在回想我以前的思考方式,真心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如果一个人缺少了思考的阶段,那么对他的人生来说将会是一个很严重的缺陷。人有了思考才会去主动寻求答案,找到答案时还会再次去验证这个方法是否可行,从来不会贸贸然然行动。
而事隔9年当王阳明再次翻开理学经典的时候,他却看到了朱熹给赵惇的一封信,信中是这么说的:“虔诚的坚持唯一志向,是读书之本;循序渐进,是读书的方法。
王阳明结合这句话,反思后得出的的结论就是:始终不能坚持唯一志向,而是在各个领域间跳来跳去,也没有循序渐进地去研究一个领域,所以什么成果都没有获得。这个就犹如是当头一棒,戳出了他多年来的毛病。”
王阳明后来能够格出以上的内容,已经是对自己有很多的了解以及世上练习的结果。正因为王阳明走过了太多的弯路,所以能让王阳明通过不断地反思出若一直在各个领域间跳来跳去,不循序渐进地去研究一个领域,就永远也格不出道理。
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