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想父辈们没什么文化也不会看书看报,他们每天会早起早睡,每天要么就去地里忙庄稼或者去看看庄稼,家里的卫生也不总是打扫,因为泥地或者后来打了水泥地,因为种庄稼家里总是少不了灰尘,有客人来之前过年之前往往才会彻底地打扫卫生,平时会偶尔打扫一下卫生,都是不彻底的那种,吃简单的饭菜,一下子仅想不起来他们都在空闲时做些什么来,有时候就想他们会不会寂寞无聊难过呢?!
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因为闲而难过,或者觉得孤单寂寞难过。下雨天没事干会去呼呼大睡,一天还是吃正常的三顿饭。
今天不上班,早上起来就摆弄了买来的几斤猪肉,做了三顿饭,托一下地,出门晃了一圈,练琴都还是边看电视边练琴。
一天下来想想好像什么也没做,以为不上班可以有很多时间可以看看书什么的,然而并没有看。也没怎么闲着,但到晚上的这个时间点却莫名地有一种失落感,好像一天时间虚度了,心底里居然有一点茫然和失落。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一直习惯了上班的节奏,一下子一家人在一起,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少了,也不能看书或跑步这些让自己有充实感的项目,要给家人准备吃的,要与家人共同参与一些活动,并不是他们要求而是都在家自己自然就放弃了这些个人项目。
或许应该尝试安排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与家人共处的时间,还有做家务的时间,有时候觉得做家务真的很耽搁时间,人多不做就会脏乱差,做就会花时间。
时间应该合理处理,找到合适的点。
人为什么不快乐?苏东坡说是从识字之后开始的,有思想有想法更重要的是有比较,然后就有差异,差异让人不快乐。古人也有说,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差异碰撞欲望,穷追不舍而不可得,于是困顿迷茫落寞失望接重而来。
时间安排只是穷追不舍路上的一个策略而已,不能从根上解决心理的问题,更难解决情绪的问题。
人需要不断地修行,去明白很多别人讲了自己也不会听进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