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高先生
生活中,我们总能够学着去赞美他人的聪明伶俐和勤奋朴实,唯独少了会心赞美自己,肯定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收获。
周末,在家看完了《忏悔录》,在驾校培训场地学习了简单的入门操作技能。
其实,内心是喜悦的。因为工作日时间基本很难有闲暇时间看书,只能拼命挤,最后却败给了自己。面对繁杂琐事,总是缴械投降,无从下手。
《忏悔录》其实是一本传记,就像心流一样,慢慢地流进我们读者的心里。作者以自己的内心独白,向最高的主(真理,道)汇报自己的思想状态,以时间为主轴,阐述每个时间段自己的心态变化,有逃避有妥协。
思想随着个人阅历不断提升,困惑也不断解除。但新的疑惑也产生,就这样在不停地探索与追问中,反省深思,问题往往在探寻中得到解决。
喜欢这样的内心独白,其实,中学时代也有这种类似的状态。在日记本中记一些所思所想,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总能找到自己心思的蛛丝马迹。最后,因个人觉得是一些流水账的日记,选择放弃了。
或许,我将这个习惯坚持下来,笔记本应该也有很多本了。不过,这算是自制力的缺失吧?或者是当时找不到记载的意义?
无论怎么说,我利用了两个周末的闲暇时间,集中地看完这本书,理应得到赞美。
报名驾照培训,却因为各种忙碌的借口,两个月了只去过一次。上周末去驾照培训,好友回来培训,刚好有伴,我咬咬牙,放弃了看书写作,一起去训练场地。
当时心情超级好,教练没有再说我笨手笨脚,一个早上的大转弯训练,慢慢学,慢慢练,沉浸在这个氛围中,找到了那种感觉,紧张只徒增挫败感,别无其他。
我承认,当时内心一直很紧张,不断暗示自己被骂很正常。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开车的,谁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况且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认真学习就对了。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啊!
荀子也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想象着未来,自己开着霸气的汽车,放着喜欢的音乐,车内有家人的欢声笑语,车外风景如画行人乐逍遥,那可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憧憬啊!
所以,以后每个周末都要坚持去驾校培训,认真看教练演示,用心感悟,学好每一个动作。
虽然我深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却往往会为自己找借口解脱,常常顾此失彼,陷于自我徘徊自我困扰的境地,久久不能自拔。
对于周末个人的努力,我却没有丝毫的肯定和赞美,反而是有点否定。还在批评自己,我没写文了,吉他买了都没真正学习。
结果,可想而知,心情自然不太好。
难道这就是高要求?什么都想做,且尽力做到最好,但是结果却什么都做不好,于是很容易陷入自我猜疑的漩涡中。
认识了这一心理特征,我告诉自己要转变思维模式,每天都要学着肯定自己,激励自己,元气满满地投入全新的当下之中,感受当下的强大力量。
将注意力从关注自己的缺陷和短板,转移到优势和学习成长中的自己,刷新自己的认知,保持学习的心态,付诸行动,学会坦诚对话,就像《忏悔录》那样,让思绪和理性像一股心流一样安静流淌。
我们均凡人,在人生岁月长河中,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若想远离平庸枯燥的生活,在闲适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生活乐趣,我想,转变思维模式是必需的,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用心感受周遭的世界,努力付出,用心耕耘,同时,会心地赞美自己的努力和收获。
我愿意为改变固化的思维模式而努力,多学习积累心理相关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个人生活中,融会贯通。
我相信,心顺了,一切均顺。从今天开始认真地付出努力,用心地赞美自己的每一份耕耘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