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隔肚皮,《我们为什么会分手》讲述了15对已经分手的男女生对当初恋情的回顾。发起这个活动的人给了这15对男女再次面对过往的机会。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本以为它会告诉我面对分手的通用原因,但15个故事比我想的更加生动,因为他们真实。
原因可以被我自己总结,我甚至发现,其实15对昔日情侣彼此对待当初感情的看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些甚至会让人觉得他们谈的不是同一场恋爱。结果都是分手,无论原因是什么,他们愿意接受访谈,证明对彼此最后的离开都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事实上,不是时间把每一对恋人分开的,而是心理距离,是隔阂分离了彼此。
爱情三元论说,一段感情是由激情、亲密、承诺三部分组成的。这15个故事,让我看到了激情和亲密的部分,但都无一例外的输在了承诺上。隔阂让彼此不具有给予承诺并实现的条件。虽然故事各不相同,但我总结出分手的原因在于:
1.缺乏沟通
开始火光雷电般的交融,似乎沟通对于一对情侣不是很必要的。他们天然的被吸引,激情代替了沟通,荷尔蒙足够让彼此维持很好的关系。但当激情过去之后,我们发现了彼此的差异,然而多数人自小没有沟通的习惯。
女生喜欢让男生猜心,男生喜欢自己收集证据去考察。女生作为沟通中相对擅长的人,情绪过于丰富,但无法和男生平和的表达。男生无法觉察女生有时候的不喜欢是喜欢,有时候的喜欢是真喜欢。男生不喜欢对他的碎碎念,但在女生看来可能是在乎的表现。
一切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但如果没有沟通我们永远只能按照自己猜测的动机去考虑别人。动机在事情里面具有巨大的影响,理解一个人善意或恶意观察事情并不够,而是要去了解他的动机,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去了解,会主观臆断对方是一个XXX的人。
日子久了,用主观臆断不断套用在对方身上,就像被催眠了一样会觉得特别匹配合适。大概是吸引力法则让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部分,然而我们却从来没有了解过真实的对方。一个悲观的人看别人都是灰色的,一个喜欢猜忌的人看别人都是有问题的,一个觉得自卑的人看谁都觉得人家瞧不起他……
也许感受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很多时候,大多数感情的失败都在于我们不能坐下来沟通,不能去理解对方每个行为背后的思想。如果理解了那个想法一定程度上也许就不会分开了,当然,如果理解了但确实三观不一致,那么分开了也不会遗憾。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告诉了我沟通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恋爱,在任何人际中沟通都是重头戏,如何更好的沟通表现出一个人的情商和对人的兴趣度等等,遗憾我们先对一个人主观臆断之后失去了了解他本身的兴趣,也就没有沟通的机会,更不用提用适合的情商去处理问题了。
2.不能共情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中所有情侣在后期都无法共情,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也慢慢的不想知道或者没机会知道了。
还有些人比较强势,只有自己觉得好的就一定要让对方接受,对方不接受就哭天喊地觉得对方不识抬举,不爱自己。如果一个人喜欢苹果,你总给他梨子他为什么非要承认梨子是好的,是自己喜欢的。
我们的强人所难在于我们总是好心办坏事。所有能变成情侣的人,一定程度上都对对方有认可和依恋,但却不能共情,错以为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在成为情侣关系之后把自己的习惯意识行为强加于对方,不能理解对方的不爱不愿不喜欢。
在初期爱或许是瞬间的吸引,但在后期爱更多的是磨合,是知道对方一个眼神的含义。这并不容易,所以很多人不会去做,长久下去,越用力越失败,因为给予的全部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对方所喜欢的。反而还会认为对方狼心狗肺,我那么喜欢你,你居然要离开我。
其实,相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这也许是很多人越来越不愿意恋爱结婚的原因,因为它不再是你觉察自己就可以,还更多地体恤对方、觉察对方。如果对方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和状态的时候,和自己品味想法不一致的时候,该怎么去面对,也许大多数人缺乏共情,也就没有与之配套的包容心。
3.没有信任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中有些情侣在看过另一半的陈述之后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之前的看法,他们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建立起信任,他不能相信对方说的是真的,一味地只相信自己。没有信任、遮遮掩掩是一段关系毁灭的关键。如果有信任,那么也许缺乏一些沟通还是能维系的,但没有信任,猜疑就会毁掉彼此。
有时候我们不信任在于对方不明示,但也可能在于自己不去沟通争取信任。有时候我们不信任在于天然的妒忌心和自卑心,但我们却不愿意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的不信任在于我们的不熟悉,但又脑洞太大,自己演了太多的内心戏……
无论怎样,我们看到的就是自己想看到的另一半,而不是真实的另一半。
爱让人有了软肋,又让人有了盔甲。
在结束语中我看到了这句话,我想是吧,不然我们不会为之心动,亦不会为之决绝;不然我们不会落泪,亦不会变得更强大。
无论分手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每一段经历都会变成我们生命里的宝贵财富,只要你去品味和感受,就能明白,那个人没有白白经过你的生命,他总会带给你一些什么。无论是什么,记得感恩,因为他让我们的盔甲更坚韧,得以保护未来那个更适合我们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