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游学第21天:惠州科技馆发现人类信息技术的两次飞跃
2017年8月5日星期六惠州多云
儿子迷上了叔叔家的大电视,昨晚破天荒熬夜过了零点,今天早上起来继续看,早饭也不下楼。好说歹说,到半上午才同意去参观惠州科技馆。如果不是亲临现场,真不敢相信惠州有如此规模之科技馆,其项目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江西省科技馆。儿子来的路上还不情愿,但最后玩得非常开心,尤其迷上体感运动,玩了很长时间,甚至把整个科技馆逛完一遍还要重复玩,直到下午14:30仍不愿离开去吃午饭,老爸我只好一个人跑出去买饭,在附近的人人乐超市发现了米饭快餐,超级实惠:米饭3元、两个素菜6元共9元,两个人吃得饱饱的。
在惠州科技馆,我基本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等待,对面墙上的两段文字映入眼帘,说人类信息技术在历史上有两次重大飞跃,感觉非常有价值很有必要备忘一下,遂打开手机拍照并调用语音输入法,将写两段文字全部输入手机:
语言是人类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古人类学家发现大约距今8万年前智人头骨结构发生了有利于产生语言的显著变化,一些学者推断比较复杂的语言可能在这一时期出现。语言的发明,人类能够交流思想、传承智慧、协同活动、构成社会。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结合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发明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几乎未留下任何可追寻的踪迹。今天,人们只能根据古代人类活动特征的变化推断原产生的过程。语言出现之后,人类开始用概念思维,从此人类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真实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概念构成的精神世界。概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世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从此成为人类永恒的课题。
文字是人类信息科学技术的第二次飞跃。有了文字,人们可以“看见”思想,记录语言。智慧与信息能够以物质形态永久保存,人类从此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有了文字的历史,才被称作信使。当一种思想被文字记录下来,便能够反复研究,使人类思想变得缜密,由此催生了法典、文学与科学。文字是指一套公认的符号系统,通过视觉形态表达思想,描述事物,使稍纵即逝的思维过程“定格”在物质世界之中。如今,人类现存语言6000多种,然而文字只有一百多种。文字与语言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凸显语音要素的文字成为拼音文字,凸显语义要素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它们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两大文字体系,各自蕴含着独特的美与智慧。
笔者凝视这第二段文字,想起自己长期研究推广日记的一个感悟:写作是硬功夫,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这也是思维缜密的过程。
今天除了参观科技馆,发现惠州博物馆是其邻居,下午也顺便兼顾参观了一下,很仓促。